2020年9月22日,蓝润集团南充市西充县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一期项目投产仪式举行。这是该集团在川东北地区投产的另一个生猪养殖项目。
以农牧业为主营业务的蓝润集团,是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中,名列四川省第4位。
在四川省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蓝润集团依托其主业优势,在川东北等地布局多个生猪养殖项目,促进项目所在地“造血式”产业扶贫,并从产业升级、缴纳税收、吸收就业等多个领域发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将建多个生猪养殖基地
蓝润集团所布局的巴中市,是川东北唯一列入全省2018年脱贫攻坚先进市(州)的地区。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巴中市重视产业扶贫对于贫困户所带来的长期性帮助能力,以及对地方新产业培育的成效。
在蓝润集团看来,巴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区,其自然环境优越,水土情况适宜,且四面环山的地貌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巴中投资可以兼顾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正是双方在产业扶贫方面有一致的目标,2019年巴中市将蓝润集团列为了该市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此后蓝润集团250万头生猪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落户巴中。
公开资料显示,蓝润集团计划未来5年在四川省多地实现投资230亿元,规划建设年出栏700万头的生猪产业基地。其中,仅在巴中投资近100亿元,项目包括12.5万头种猪饲养项目、年出栏250万头生猪养殖等项目,预计建成后年实现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
2020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随着2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等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巴中的产业培育收到新的成效”。
蓝润集团布局的另一个地区是四川省达州市,当地《政府工作报告》称,到2020年年底还需实现剩余0.67万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任务。
与在巴中的方式一样,蓝润集团计划未来4年内投资55亿元,在达州市建设存栏8万头规模种猪,年出栏1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不仅在川东北,蓝润集团还积极响应四川省工商联发起的针对凉山州7个深度贫困县核心区域定向帮扶的倡议,主动对接凉山美姑县觉洛乡树千村,依托农牧板块产业优势,投资75万元扶持当地建设小型养猪农场项目,对当地开展“造血式”扶贫,将通过对农民一对一帮扶、技术共享等方式,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从根本上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
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仅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并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
贫困的发生地主要集中于乡村,因此以长远发展来看,全面脱贫的下一步,是变“输血”为“造血”,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有适合的产业与适合的人才。蓝润认为,无论是打赢扶贫攻坚战还是实现全面小康,都需要“带头人孵化”“专业能力建设”双管齐下,提升广大农民的技能,培育更多扎根农村大地的人才,壮大建设美好乡村的队伍。
因此在布局产业的同时,蓝润扶贫的另一个举措,是帮助当地培育乡村人才。
具体而言,第一是提升留守人员技能。蓝润持之以恒地为社区农户提供养殖全系列公益性技术培训,定期安排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帮助家庭农户掌握先进养殖技术、学习使用现代农装设备,培养家庭农户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是培育乡村能人。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与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农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建设,蓝润既为返乡人才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并采用定向合作、支持家庭生态农场等机制,培育有志之士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乡村能人,通过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从提升留守人员技能到培育乡村能人,蓝润为乡村引入勃勃生机与可持续发展动力。”蓝润集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些举措,不仅对三农发展有积极意义,更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生活等社会问题,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与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仅2019年,蓝润集团针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达州市万源市、宣汉县,巴中市恩阳区、南江县等地进行精准帮扶,投入帮扶资金9720万元,带动当地近2万人实现增收。
资料显示,二十余年来,蓝润集团持续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累计创造逾百万个就业岗位。
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蓝润集团广泛吸收待业人群、培训无经验的贫困人口,将其逐步培养成相关领域的熟手、能手,通过事业推进帮助贫困人群培育工作技能,实现脱贫增收。
针对农业产业,蓝润集团精准对接贫困人群,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人群分享产业红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