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充电  东莞  app开发 

首屈一指的研发占比 已有10轮融资仍缺钱 君实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科创板”上市公司

   日期:2020-04-03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106    
核心提示:  摘要:《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君实生物近年来保持较高的研发费用投入,因此连续多年亏损。此外,由于产品单一,研发所需资金量巨大,君实生物还面临着收入不及研发所

  摘要:《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君实生物近年来保持较高的研发费用投入,因此连续多年亏损。此外,由于产品单一,研发所需资金量巨大,君实生物还面临着收入不及研发所需、市场竞争激烈、在研药品无法商业化等多方面的风险。

  3月30日,首家未盈利的港股上市公司君实生物科创板IPO成功过会,君实生物将成为国内首家“新三板+H股+科创板”的上市公司。

  虽然目前君实生物还存在连续巨额亏损的“烧钱”阶段,但资本市场对它仍给予厚望。4月3日,君实生物-B(01877.HK)股价走势向上,大涨7.2%,收盘报33.5港元/股,总市值262.69亿港元。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君实生物近年来保持较高的研发费用投入,因此连续多年亏损。此外,由于产品单一,研发所需资金量巨大,君实生物还面临着收入不及研发所需、市场竞争激烈、在研药品无法商业化等多方面的风险。

  4月3日,医药行业独立分析师张慧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君实生物商业化的产品目前只有特瑞普利单抗这一款,然而,这一药物的适应症患病人数较少,也就是说,对应的市场规模较小。

  研发投入巨大,连年入不敷出

  天眼查信息显示,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临床研发及商业化。

  自成立以来,君实生物连续数年发生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2016年-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1.22亿元、2.75亿元、5.38亿元,6.13亿元。

  而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占比更是惊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9月,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054.22%、505.15%、18383.24%、116.41%,如此高的研发占比在科创板可谓首屈一指。

  巨大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是连年的亏损。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君实生物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3.17亿元、-7.23亿元,公司报告期内未实现盈利,2019 年1-9月净利润为-4.46亿元,亏损存在扩大趋势。

  近年来,由于公司商业化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给公司带来不少的营收,年报也好看了不少。根据公司披露的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5亿元,较2018年的93.4万元实现突飞式增长,同比增长828.86倍。

  对于营收增长的原因,君实生物在年报中表示,主要由于特瑞普利于2019年2月商业化后销量攀升所致。2019年,该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74亿元,销售毛利率为88.3%。

  而更为可喜的是,公司预计 2020 年1-3月可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至2亿元, 同比增长 89.69%至 152.92%,预计 2020 年1-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万元至-1.9 亿元,同比增长 37.10%至 46.45%。

  君实生物表示,公司产品“特瑞普利单抗”于 2018年12月正式获得NMPA有条件批准并于2019年2月末起开展销售,凭借市场先发优势、良好的产品临床疗效、产品价格优势、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高效的销售组织体系建设和符合产品特性的市场推广方案,公司2020 年一季度收入较2019年一季度增幅较大。

  产品单一,市场竞争激烈

  君实生物给了研发巨大的支持,从进度来看,公司20项在研产品有9项处于临床阶段。截至2020年3月9日,20项在研产品中,13项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7项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这些产品覆盖肿瘤免疫治疗、代谢类疾病、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君实生物核心产品之一JS001(特瑞普利单抗,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商品名:拓益)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国产抗PD-1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尽管看起来在研药品不少,但事实上,公司商业化的产品目前只有特瑞普利单抗这一款,公司几乎所有的营业收入都由这一药品所贡献。

  可这一药品,也面临着不少的弊端。

  张慧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目前中国市场上市的抗 PD-1 单抗已获批适应症来看,君实生物的拓益获批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然而,这一适应症的患病人数较少,也就是说,对应的市场规模较小。

  记者了解到,在同类药品中,同行业公司百时美施贵宝的欧迪沃、默沙东的可瑞达和恒瑞医药的艾瑞卡均已获批超过一项适应症,且已涉足肺癌、 肝癌等患者基数较大的适应症类型。

  此外,价格战也是同类药物必须所面对的现实。

  据悉,从中国市场已获批抗 PD-1 单抗产品的定价上来看,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已于 2019年11月通过国家医保目录谈判进入医保目录,价格降幅超过 60%。

  但君实生物招股书显示,目前,各国产抗 PD-1 单抗产品 PAP 后的治疗费用相当,特瑞普利和国产 PD-1 单抗产品相比不具有明显价格优势。达伯舒降价暂未对抗 PD-1/PD-L1 产品价格体系构成重大冲击。

  张慧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即使抗 PD-1/PD-L1 产品价格体系暂未受到冲击,但公司在市场推广、分销准入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果未来竞争产品的定价出现大幅下降,产品价格由定价者所影响,价格经历重构,一样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冲击。

  除已获批产品外,还有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众多抗 PD-1 单抗产品。

  据《自然》关于全球肿瘤免疫药物研发管线的最新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全球范围内目前共有102个候选药物在针对PD-1靶点进行临床试验。

  中国范围内,截至2020年1月31日,针对 PD-1靶点,中国市场共有15款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的抗 PD-1单克隆抗体。在 PD-1 在研管线中,各药企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对临床研究资源造成一定的竞争,未来在研 PD-1 产品上市后还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更加捉襟见肘的是,君实生物其余产品尚处于 NDA 审批阶段、 药物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业务,因而并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

  君实生物直言,公司无法保证在研药品能够研发成功,无法保证能够取得药物上市批准,无法保证获准上市后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公司在研药品的商业化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商业化可能存在时间及效果不达预期的情形。

  经历10轮融资仍缺钱

  在科创板IPO之前,君实生物已有10次募资。

  据业内人士统计,2013年至2018年12月,君实生物共经历10轮大大小小的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人民币48亿元。如果再加上这次科创板的融资金额,君实生物将从资本市场累计获得超75亿元。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底,成立不到一年,公司就开始了融资,2013年8月,获得7064万元的A轮融资,一年后,2014年11月,又进行了1750万元的B轮融资。

  2015年8月13日,成立不到三年的君实生物登陆新三板。

  2016年6月,君实生物向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海证券等4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其中君实生物港股和科创板的独家保荐机构——中金公司认购250万股,金额为1500万元,占了总量的49.02%。

  但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3月9日,中金公司只是做市专用的证券账户持有君实生物124.87万股股份。

  据统计,从登陆新三板到2018年2月期间,君实生物共进行过6次定向增发,共募集资金约16.16亿元。

  新三板挂牌三年,君实生物于2018年12月成功在港股上市,其首发募资净额25.94亿元,用于三个方面:在研药物研发和商业化、投资和收购药物行业公司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君实生物-B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当天,君实生物-B招股价为每股19.38港元,开盘价为每股23.5港元,收盘价最终定格在每股23.75港元,较招股价涨幅为22.5%,总交易金额为4.31亿港元。

  截至4月3日,君实生物-B报33.5港元/股,上市以来涨幅已达到72.86%。

  然而,一路融资加溢价的君实生物依旧很“缺钱”。

  4月1日,《华夏时报》记者就公司多方面问题向君实生物董事会办公室进行询问,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具体回复。

  据公司财报显示,君实生物2019年年末的净资产只有29.78亿元,其2016年至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3.17亿元、-7.23亿元、-7.47亿元,亏损缺口仍在不断扩大。

  君实生物此次申请登陆科创板,拟发行不超过8713万股新A股,募资27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7亿元用于临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8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于上会稿中表示,公司预计未来三年可能持续发生较大金额的资金投入,公司目前尚未盈利,尚不具备不依靠外部融资独立积累充沛的资金的能力,是否能够按时获得足够融资将对公司持续开展相关业务具有一定影响。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