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公布2019年经营业绩。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00亿元,同比增长9.17%;实现税后利润2018.91亿元,同比增长4.91%。
截至2019年12月末,集团资产总额为22.7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6%;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0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9年12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37%,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关注类、逾期类贷款实现“双降”,集团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为负156亿元。
疫情对一季度信贷投放影响有限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虽然外部的经营环境出现了新情况、新挑战,但对该行1至2月贷款投放影响不大。
截至2月末,该行广义、狭义人民币公司贷款同比分别多增323亿元、918亿元。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信贷需求逐步恢复,预计疫情对一季度信贷投放影响有限。
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好转,企业复工速度加快,目前中行近97%的网点已经正常营业,湖北省网点营业率接近70%。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我们认为会加速改变的是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整个商业模式。”中行行长王江表示。
2020年该行信贷投放有哪些策略?管理层透露,对公信贷投放主要瞄准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先进制造业及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信贷投放的力度,特别是积极支持雄安新区、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地区和交通枢纽的建设。目前已经储备相关项目165个,2020年全年新投放将保持近年增长水平。
二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信贷投放将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及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大对新一代信息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的信贷支持,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
至于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开发贷款,2020年该行贷款将保持总量适度、平稳增长,重点支持普通住宅开发建设,重点支持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等区域,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和授信结构。
今年上半年资产质量承压
截至2019年12月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1,782亿元,不良贷款率1.37%,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关注类、逾期类贷款实现“双降”,集团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为负156亿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金融市场巨幅波动双重因素影响,整体不确定因素增加,2020年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指出,短期来看,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消费和服务行业首当其冲。同时,由于延迟复工、交通封锁以及需求萎缩等原因,制造业、房地产业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此外因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或还款不便的个人客户违约率也有所升高。客户整体偿债能力降低、司法程序受阻导致清收难度加大,均预计会对全年尤其是一季度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冲击。此外,今年的一季度和上半年逾期贷款数量或有所上升。”刘坚东指出。
该行也迅速采取措施管控资产质量,一是通过适当的下调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这种方式,支持相关的企业复工复产;二是全面摸排疫情对资产质量的负面冲击情况,并做了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三是对潜在风险客户制定了一户一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找出路、盘活信贷存量;四是清收化解方面,积极引入科技手段来挖掘线上处置潜力,加大包括核销在内的各种不良化解手段。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海外经营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作为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海外资产质量也面临挑战。
刘坚东透露,目前其海外机构客户以大型全球性跨国企业、机构所在地大型优质企业及中资“走出去”企业为主,短期来看受冲击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确实还存在一定压力,该行已积极采取手段来指导海外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尽早、准确识别风险资产。
克服净息差下行压力
2019年中行净息差为1.84%,比2018年下降6个基点。但较2019年上半年有所提升,中行管理层指出,在不利的外部条件下取得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中行副行长孙煜认为,当前的内外部的经济环境确实对银行的净息差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是国内的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对人民币资产收益带来影响。目前新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按照LPR加点方式定价,随着LPR下行,贷款收益水平也将相应下降。此外,美联储重新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走低将直接影响该行外币资产的收益。
中行将努力克服净息差下行的压力,一是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用好降准资金,同时提高贷款和债券投资的占比;二是努力控制好负债成本,通过加快场景建设,提高客户资金在集团内的沉淀,合理控制高成本存款、努力降低存款付息率。
与此同时,该行大力发展非息业务。2019年该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757.60亿元,增长21.97%;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1.96%,提高3.36个百分点。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达896.12亿元,同比增长2.76%,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6.29%。
零售条线调整后成效如何
2019年,中行宣布进行个人金融条线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将个人金融条线原有的个人金融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网络金融部、银行卡中心共4个部门,调整为个人数字金融部、消费金融部、信用卡中心共3个部门。
具体部门划分上,个人数字金融部下另设两个子部门,分别为“数字化平台”和“私人银行中心”,信用卡中心由之前的银行卡中心变更而来。
中行副行长郑国雨介绍道,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这次转型调整,一是将数字化基因根植到个人金融全产品、全流程和全条线;二是以统筹管理、整合优化为重点,打造强总部和敏捷条线;三是实施分客群、差异化营销服务模式;四是强化跨境业务、私人银行、消费金融、信用卡四大特色品牌。
零售转型重点包括,一是数据驱动,从粗放型营销、经验型管理向精准营销和数字化管理转型;二是智能赋能,提升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以及欺诈防控等智能化水平;三是生态开放,以场景建设为抓手,打造统一的用户体系、账户体系和支付工具;四是要素整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五是移动优先,以手机银行为核心,实现传统业务线上化、客户触达线上化、线上业务实时化。
目前从转型成效来看,虽然落地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该行内地人民币个人存款在四大行市场份额提升,个人客户增量和增速创近三年最高,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增速连续三年居四大行第一。
该行还将借助手机银行提升境外机构的线上服务能力,截至2月末,境外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同比增长55%。
“短期来看,疫情不仅对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个人客户中长期消费形态,并部分地改变银行与客户交互方式。无接触服务将成为客户服务方式改变的主要方向,疫情更加坚定我们数字化转型的方向。”郑国雨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