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要上天这件事,似乎是要板上钉钉。
Uber提出,2020年前造出飞行出租车,并且已与美国宇航局(NASA)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Uber的“飞行汽车”项目开发一套交通管理系统。
德国研制电动“飞行出租车”的初创公司Lillium表示已完成新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牵头注资的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斯洛伐克的飞行汽车公司AeroMobil宣布年底开始预售。
谷歌CEO拉里·佩奇所投资的初创公司Kitty Hawk也公布了飞行汽车的原型车,并公布在年内开始预售。
欧洲航空巨头空客的电动飞行汽车将于今年年底首飞。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飞行汽车项目的目标是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实现产品化,在开幕式上进行载人飞行。
如今,飞行汽车的战场再入一大玩家——吉利。
11月1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主营飞行汽车设计制造的美国太力(Terrafugia)公司达成最终协议,收购太力公司的全部业务和资产,此项交易已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受此消息影响,吉利汽车的股价涨幅明显。11月14日,吉利汽车收报28.20港元,涨6.42%,盘中再创上市以来新高,达28.40港元。
而花旗最新对吉利汽车给出的目标价为40.3港元,其看好程度不言而喻。
飞行汽车靠谱吗?
那么这个太力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又是凭借什么获得了吉利汽车的青睐?
据悉,太力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由五位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毕业生于2006年创办,专注于飞行汽车的设计与制造,目前已有多项影响世界的科研成果。该公司研发的产品Transition能在陆地和天空驾驶,汽油驱动,是世界上第一台可操作、实用的飞行汽车,同时也是首辆获得美国上路许可的飞行汽车。
按照太力公司的计划,2019年,飞行汽车将会在美国量产,2025年,全球首台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也将实现量产。与此同时,太力也已在杭州建立研发机构,未来将在中国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
未来太力公司的注册地及总部将继续留在美国,并专注于现有的飞行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吉利控股集团将利用在汽车行业中积累的深厚技术专长和创新经验帮助和支持太力。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飞行汽车能够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是一个全新但前景光明的领域,而太力公司则被吉利看好,能够引领这个新行业的发展。
在问及收购太力公司对于吉利控股和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有何影响时,吉利汽车的公关人员则表示不方便透露太多。
然而,在吉利看好飞行汽车的同时,业内还有另一种声音在质疑,飞行汽车到底靠不靠谱?
“飞行汽车简直就是一种‘不靠谱+不靠谱’的结合体。作为汽车它很羸弱,作为飞机它又很鸡肋。”美国《科技纵览》杂志(IEEE Spectrum)如是评论。
除此之外,飞行汽车的量产仍然存在技术的制约。
一位汽车分析师表示,即便飞行汽车实现量产后,依然会面临很多阻碍,首当其冲的是政策限制。飞行汽车在面临城市内起降、续航、安全性、空域管制等问题时,政府是否允许飞行汽车上路?此外,售价近300万元的飞行汽车且出行成本高昂会将大多数消费者拒之门外,未来受众市场如何还未有定论。
吉利的国际化道路
事实上,这不是吉利控股集团的第一次海外收购,其国际版图早已开始显现。
2010年8月
吉利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2013年2月
吉利将伦敦标志性黑色出租车生产商的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全部纳入旗下。
2017年6月
吉利与马来西亚多元重工业集团正式签署收购最终协议,收购了宝腾汽车49.9%和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沃尔沃被收购的7年间,对吉利汽车旗下多个品牌背书,提升了吉利汽车整体的品牌力。除此以外,对比其他自主品牌主要依靠于SUV市场爆发红利、偏科严重,在沃尔沃的技术和人才引进后,吉利汽车在SUV和轿车市场,甚至是A级、B级车等细分市场,都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爆款。
而就沃尔沃自身来说,从2010年被收购时的亏损,到2013年扭亏为盈,再到2016年中国市场实现9.09万辆的销量和11.45%的同比增长,沃尔沃的进步显而易见。
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沃尔沃的销量为8.23万辆,按照目前的销量增速,到年底进入“10万辆俱乐部”实属轻而易举。
有了吉利的悉心灌溉,中国已经成为沃尔沃的主要市场,并且国内市场的二线豪华车阵营中站稳了脚跟。
业内人士指出,沃尔沃、宝腾、路特斯再加上如今的太力,能够为吉利贴上国际车企的标志,提升吉利在海内外的品牌形象,或许对于吉利汽车自主品牌出口海外也有正面作用,毕竟即将上市的领克就有进军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