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充电  东莞  app开发 

方正集团七年净利润缩水近七成 多元化路线成障碍

   日期:2017-11-15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64    
核心提示:  自2010年开始,方正集团的业绩已经在走下坡路。七年之内,方正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从2010年鼎盛时期的12.63亿元,降至2016年的3.77亿元,缩水接近七成,直至今年前三季度

  自2010年开始,方正集团的业绩已经在走下坡路。七年之内,方正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从2010年鼎盛时期的12.63亿元,降至2016年的3.77亿元,缩水接近七成,直至今年前三季度报亏

  2017年即将结束,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集团)依旧未能走出业绩低谷。

  最近,法治周末记者从中国货币网查询到的一份2017年三季度合并财务报表显示,方正集团在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799.97亿元,同比增长27%,但营业成本也快速上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由盈转亏,为-6.58亿元,上年同期为3.21亿元。

  对于归母净利润亏损的原因,方正集团并未在财报中作出解释。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方正集团历年的财报发现,自2010年开始,方正集团的业绩已经在走下坡路。七年之内,方正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从2010年鼎盛时期的12.63亿元,降至2016年的3.77亿元,缩水接近七成,直至今年前三季度报亏。

  “近年来,方正集团持续动荡,人事频繁更迭,这给公司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性。若这一现象不见好转,方正集团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亦令人堪忧。”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道。

  净利润仿佛“过山车”

  方正集团官网显示,其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目前的核心业务为信息技术、健康医疗、金融服务、品质地产、职业教育。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方正集团有近3.5万名员工,总资产2393亿元,总收入820亿元,净资产555亿元。

  法治周末记者根据中国货币网收录的方正集团历年审计报告统计出,方正集团的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293.13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820.05亿元,其间实现逐年增长。但营业成本在近两年来出现快速上升,自2014年始至2016年,营业总成本均超过了营业总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方正集团在归母净利润方面,近十余年内,波动起伏较大。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历年报表发现,2008年至2010年,方正集团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80亿元、11.98亿元、12.63亿元,逐年增长。但自2011年到2014年,却出现了急剧下跌,分别为9.09亿元、7.48亿元、7.50亿元、1.37亿元。直到2015年,归母净利润突然猛增至12.53亿元。但在2016年,又陡转直下,跌至3.77亿元。在2017年前三季度,甚至出现亏损近6.58亿元。

  在方正集团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的同时,其旗下的4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3家在前三季度也出现净利润下滑。

  方正科技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55亿元,同比下降20.36%;净利润亏损1.9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15亿元。中国高科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467.49%;不过净利润为9303.76万元,同比下降85.4%。方正证券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03亿元,同比下降24.59%;净利润为13.3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50%。

  只有北大医药在营收方面实现同比增长20.5%,在净利润方面实现同比增长96.73%。

  多元化发展路线或“惹祸”

  11月13日,法治周末记者就前三季度的业绩情况,向方正集团发送采访邮件。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不过,方正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方正证券就其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纷纷出现下降的情况,向法治周末记者回复称:“2017年以来,受股基交易量同比下降,股权再融资规模、债权承销规模缩水等不利因素影响,截至三季度,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7%、净利润同比下降11%。经纪业务为方正证券传统强势业务,因此受股基交易同比下降影响较大,该项市场不利因素在业绩方面有所体现。”

  在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方正集团的业绩低迷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方正集团是国内校办企业龙头,最早做计算机领域,再涉足房地产、保险、医疗、金融、教育,业务过于多元化,导致主业不突出,而且其五大核心业务并没有关联度。我们都不知道方正集团到底是干什么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法治周末分析,“关键是方正集团的几大核心业务也不是很赚钱。”

  董登新介绍,以方正人寿保险为例,成立15年来,少有盈利。而保险行业在中国目前正处于高成长时期,甚至一些小保险公司在近两年也发展迅速。但方正人寿保险不但没有将普通账户业务做起来,专户业务的发展规模也很小,规模扩张受阻。

  “此外,方正人寿保险的高层在不断变动,这是大忌,也使得方正人寿保险成为一个烫手山芋。”董登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其实,不仅方正人寿保险高层变动频繁,整个方正集团也人事风波不断。

  2015年1月,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方正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兼CEO李友、方正集团总裁余丽三位董事,被司法协助调查。同日,方正集团通报了对相应人事的任免调整。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工商信息发现,2015年1月,黄桂田接替魏新担任董事长;同年10月,张兆东接替黄桂田担任董事长;2016年4月,肖建国接替张兆东担任董事长;2017年6月,生玉海接替肖建国担任董事长。

  这意味着,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方正集团更换了4任掌门。

  未来需“刮骨疗伤”

  对于方正集团而言,掌门频繁变动已是雪上加霜,却还遭遇证监会行政处罚。

  2017年5月,“方正系”四家上市公司——方正证券、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北大医药被顶格处罚。证监会通报称,四个案件主要涉及上市公司未依法披露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和持股变动未依法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罚款金额共计1113万元。

  李友则因涉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顶格处以30万元罚款,并处终身市场禁入。

  “方正集团及旗下上市公司被罚与其业绩低迷不无关系。自2015年年初,多名高层人士被带走调查后,方正集团处于持续动荡的尴尬境地。”宋清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也给公司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未来几年方正集团的发展情况其实堪忧。”

  既然堪忧,又该如何自救?

  董登新认为,可通过制定新的战略规划、转变管理模式,重新确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把该主业做大做强,而不是变成“万金油”,几大核心业务不可能同步发展。

  金融信托专家孙飞对此表示认可。“方正集团依托于北京大学的科技、科研资源,未来继续发展应该没问题,但未来在产品、模式和商业生态系统方面如何定位和创新,却是方正集团需要思考的。在中国宏观经济背景下,方正集团需根据大趋势,做好定位,刮骨疗伤。”

  方正证券相关负责人则对法治周末记者表述了其未来的发力点,即着力打造投行、资管业务实力,为公司业绩提供更强推动力。

  “将坚持以调整及改善收入结构、积极寻求多业务发力点为主的战略思路,引进一流人才,建立高度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机构类业务方面,将持续强化业务协同机制与业务发展方向的匹配,力求实现各类机构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在资产配置类业务方面,将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买方业务的资产配置能力及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能力;在零售类业务方面,将依托数量位居行业前列的众多网点,推动分支机构服务的综合化、收入的多元化,实现零售业务向财富管理的转型。”前述方正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