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于10月8日晚间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491亿元至1509亿元,去年同期为1120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06亿元至216亿元,同比增长33%-40%。格力电器前三季度业绩逼近2017年全年水平。
从空调业市占率来看,格力电器已当之无愧称“王”。根据《暖通空调资讯》发布的《2018上半年度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格力中央空调以17.03%的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国内中央空调行业,较2017年度全年15.42%的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扩大了1.61个百分点。零售市场相关的产品方面,家用空调38.00%的市场占有率,领先优势明显。
放眼全球,格力电器也难逢敌手,占据着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市场。日本经济新闻发布2017年“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市场份额调查”显示,格力电器以21.9%的市场份额位居家用空调领域榜首,超过第二名约7个百分点。
不过,董明珠并不会止步于此。
据界面报道,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到2023年销售目标6000亿元。
显然,2018年营收增长任务格力已圆满并超额完成,但基数规模增大后,格力电器还要保证增速不下滑,这非易事。格力电器空调营收占比超八成,而当下全中国整体空调市场规模也不到3000亿元。因此,董明珠希望于其他业务发力,努力培育新的增长极。
为了下好一局更大、且更挑战性的大棋,董明珠毫不犹豫地又向旧相识出手了——日前,格力电器对外宣布,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海立股份4331.55万股,所持股份由此前的5%增至10%。
说是旧相识并非因为第一次举牌。董明珠第一次举牌海立股份是在2017年8月底至9月中旬,其花了至少5亿元买入了海立股份5%的股份,并一跃成为海立股份第三大股东。
此外,海立股份早年为格力电器压缩机供应商,两家企业交易往来频繁。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17年有10.74亿元压缩机采购来自海立股份,同时有13.38亿元销售收入来自海立股份。
董明珠这位铁娘子对没有实控人的海立股份势在必得两次举牌的原因究竟为何?
在董明珠这局大棋中,最重要的两颗棋子——“造车”和“造芯”。公开资料显示,董明珠一直对“造车梦”满怀热情,铁娘子很早就布局了珠海银隆,但因格力电器股东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但董明珠不会善罢甘休,矛头一转对准海立股份。
海立股份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海立股份的主营业务为空调压缩机,其是全球领先的空调压缩机、电机及驱动控制、以及冷暖关联产品研发制造商,旗下共有9家企业,形成了“压缩机、电机、驱动控制、冷暖关联”四大关联。
董明珠的两次举牌看中的就是海立股份掌握的核心技术。一是因其在空调压缩机上的优势,二是其在新能源车用压缩机上同样存在价值,其子公司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新能源车用压缩机,这也可能会对董明珠的“造车梦”起到帮助。
而“造芯”是董明珠在今年6月才开始明确提出的战略方向,自中兴禁运风波以来,我国的芯片产业一直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这让致力于“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董明珠跃跃欲试。频频举牌海立,此举不难看出她的意图:扩充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天风证券报告指出,格力电器除了继续夯实空调主业,进一步推进空调芯片设计和研发,力图掌握空调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格力未来将在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精密铸造、新能源产业等进行多元布局。
面对格力电器的频频举牌,海立股份是否愿意让董明珠称心如意呢?
7月6日晚间,海立股份发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上海电气发行新股,募资不超过10亿元。定增完成后,上海电气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增长,但不会超过33.51%。由于海立股份定增方案披露的时间节点在格力电器二次举牌后,市场上普遍认为,此举的重要意图在于,加大大股东上海电气的控制权。
毫无疑问,海立股份和上海电气总公司推出的定增方案,显然是面对董明珠的入侵而作出的抵抗行动,目的是为了维持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现状,也是对格力的示警。
不过,一旦董明珠对海立股份控制权志在必得的话,在有“现金奶牛”俗称的格力电器面前,上海电气总公司和海立股份作出的抵抗行动很可能难以改变最终的结果。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格力电器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66.48亿元,为其收购提供充足弹药。
但是,上海电气与海立存在关联关系,所以在公司即将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中,上海电气将回避表决。如此一来,海立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的投票就至关重要。目前格力已经通过增持成为海立的第三大股东,逼近第二大股东,其在非公开发行预案中如何投票,还不得而知。
显然,海立股份的股权争夺战火药味十足,大众将目光聚焦在董明珠下一步的行动上。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