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临港”,600848.SH)公告披露,临港集团将漕河泾开发区核心资产置入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现金购买等方式,斥资约182亿元人民币(下同),购入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简称“漕总公司”)下属漕河泾园区的园区开发业务资产。
公告披露,几项交易的总对价约182.30亿元。其中,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约26.88亿元,以股份方式支付对价约155.42亿元,股份发行价格为20.68元/股,发行股份数约7.52亿股。
资产注入的具体方案为:公司拟向漕总公司购买合资公司65%股权、高科技园公司100%股权及科技绿洲公司10%的股权;向天健置业、久垄投资、莘闵公司、华民置业及蓝勤投资购买南桥公司45%股权、双创公司15%股权及华万公司55%股权。拟注入资产交易作价182.30亿元。公司同时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配套资金。
上海临港方面表示,本次资产重组是上海临港集团推进核心业务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漕河泾开发区作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承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上海市产业园区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次重组符合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有助于实现国有资本整体效率的最优化。
上市三年之后,大股东终于兑现承诺,将价值不菲的园区资产装入了上市平台。然而,10月10日复牌之后,上海临港股价走跌,收盘价为19.50元,跌幅10.01%。
对此,上海临港董秘陆雯认为,股票复牌后价格下跌有大盘因素。该公司提供的今年6月14日停牌以来的行业股价分析可见,无论大盘还是园区开发行业,均呈现明显跌幅。6月14日当天,大盘指数3044.16,10月10日开盘指数2723.72,跌幅10.53%;园区开发指数来看,6月14日为1590.75,10月10日开盘为1287.29,跌幅19.08%。
漕河泾园区开发或加速
实际上,综合各方信息不难看出,上海临港这次超级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的意义在于,不仅加快上市平台的打造,还有效解决了集团内同业竞争问题。
业内关注的同业竞争问题,也是临港集团国资混改的一个重要部分。临港集团脱胎于漕河泾园区,在2003年建设上海临港产业区时成立,是上海目前唯一的市属园区开发平台。彼时,漕总公司也全部纳入到了临港集团麾下。
因此,此前的临港集团,旗下拥有两个成熟园区品牌的园区运营商。据不完全统计,漕河泾开发区聚集了超过3600家中外高科技企业。2017年,漕河泾用上海市2.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3.76%的GDP,开发区单位面积产出达到每平方公里335亿元,是全国开发区的“亩产冠军”。
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临港集团下属所有园区入驻企业(含注册企业)约8000家,上年营收约为7500亿元。
2015年,临港集团通过旗下的临港资管借壳自仪股份在A股上市,打通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
临港集团在上市时承诺,会在这部分业务剥离后将其装进来,以解决潜在同业竞争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评估,这次交易的其中一个亮点是,巨大体量对于净资产额不到80亿元的上海临港来说,颇有变身意味。
重大资产重组结束后,漕总公司将成为持股上海临港38.36%的单一最大股东,不过,其背后实际控制人仍然是上海临港集团;漕河泾园区是中国最早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佼佼者,成立于1984年,规划面积14.28平方公里。
截至2018年6月份,上市公司上海临港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只有153.2亿元和77.18亿元;2017年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72亿元和4.1亿元;2018年上半年,上海临港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下降2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降18.08%。上半年业绩有所下滑,上海临港相关人士对此解释为结算问题导致。
在182亿元的交易对价中,漕总公司手中的三块资产占据了175亿元,而且评估增值率分别为310%、356%和450%。目前上海临港总资产只有153亿元。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上海临港将不亚于“再造一个上市公司”,这将会令上市平台的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利润规模、整体市值都将有改头换面的变化。
市值管理大考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园区开发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为30倍左右,而数据显示包括上海临港、市北高新、陆家嘴、张江高科等在内的多个上海园区开发商的市盈率普遍偏高。比如上海临港市盈率高达55.42倍,其218.38亿元的总市值,相比同行业其他城市的园区开发公司,优势并不明显。比如招商蛇口市盈率为28.16倍,对应的是1395.07亿总市值。
2015年,上海市委提出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全市确立6个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其中包括临港地区、漕河泾地区,但市值管理仍然是横亘在上海临港管理层面前的难题。
此前的9月14日晚间,上海临港公告称,将以182亿元的代价收购临港集团等交易对手方旗下6家公司资产,同时向普洛斯、上海建工投资等机构配套募资不超过60亿元。此次重组交易的另一个亮点浮出:全球物流巨头普洛斯参与本次配套定向增发募资,并且这是其第二次参与上海临港定增。普洛斯曾与临港集团合资开发临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在2016年的定向增发中,普洛斯就以1.4亿元认购了1000万股,这一次又是以不超过5亿元认购2500万股。
近年来,普洛斯联合创始人、CEO梅志明一直想把普洛斯做成一个平台,这也推动普洛斯积极参加国企的混改以锁定更多的发展资源,比如中储股份、东航物流和临港集团等。
因此,上述业内人士预估,与普洛斯展开合作,或将推动临港集团物流业务占比提升。上海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此前曾对外表示,看好供应链物流、贸易物流、冷链物流这些,包括也在筹划布局长三角的物流网络,不断做大物流板块,包括发行物流并购基金等。在他看来,把物流园区作为端口和载体,挖掘物流金矿,这本来也是国家供给侧改革非常有潜力的部分。但他同时强调,普洛斯两度入股与临港集团布局物流园区关联度不大。
与此同时,临港集团在加码融资。8月28日,上海临港集团发行了首笔境外美元债,发行规模3亿美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为4.625%,它也成为近三年来第一个完成境外美元债发行的上海非金融国有企业;9月14日,上海临港集团又发行了上海地区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规模5亿元,期限3+2年,债项评级AAA,票面利率4.39%,创造近期债券发行新低,认购倍数达到4.36倍。这次的双创债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双创”企业,所投项目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