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券商的国内业务相对乏善可陈,但有迹象显示,国内券商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却在加快。最近,纳斯达克的首家中资做市商诞生。
据悉,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国际旗下美国子公司海通国际(美国)正式开展其在美国市场的做市商业务,成为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首家中资背景做市商。海通国际方面表示,初期将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为主要做市服务目标,未来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虽然与期货交易所推出做市商制度的目的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为了通过做市商激活不活跃的交易标的。目前,国内市场有期货市场、新三板市场引入了做市商,A股尚未引入做市商,而在美股市场由于个股数量远大于A股,一些小众冷门的个股需要做市商来激活流动性。
某海外业务领先的国内券商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通此次能开展美股做市商业务可能和海通国际本来就聚焦海外业务,以及公司部分合并了海通银行的欧美业务有关。某资本市场行业人士认为,做市商是为了提供流动性服务,不一定能有多少盈利,主要是实现为券商自己保荐的公司提供投行配套服务这类目的。
海通进军美股市场
据悉,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国际旗下美国子公司海通国际(美国)正式开展其在美国市场的做市业务,成为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首家中资背景做市商。对此,海通国际方面表示,初期将以中概股为主要做市服务标的,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及客户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据海通证券去年年报披露,公司目前海外业务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海通国际证券和海通银行。海通国际证券以企业融资、经纪及孖展融资、投资管理、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结构性投融资、现金股票及股票衍生产品等业务板块为核心,服务全球及本地企业客户、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三大客户群。
今年以来,海外业务成为一些头部券商各项业务中增长较快的板块。据统计,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等多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的海外业务收入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中华泰证券的同比增速近40%。与此同时,这些头部券商的海外业务占比也有所提升。
对于海通国际此次业务进展,某海外业务领先的国内券商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对国内券商进军欧美市场是个积极的信号,海通此次能开展美股做市商业务可能和海通国际本来就聚焦海外业务,以及公司部分合并了海通银行的欧美业务有关。”
2015年9月,海通证券完成对圣灵投资银行的收购,更名为海通银行。公开资料显示,海通银行为全球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银行服务,海通银行的主要业务地点覆盖葡萄牙、巴西、墨西哥、波兰、西班牙,主营资本市场、兼并收购、财务咨询和项目融资等业务。
2017年11月,海通国际曾宣布向海通银行收购旗下美国、英国业务,通过收购,海通国际完善了在英美的业务牌照。在海通证券去年年报中指出,海通国际“美国和英国业务的后续整合已经启动”。而在公司今年中报中则披露,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证券完成了对海通银行英国、美国子公司收购整合”。
做市商业务“钱景”如何?
今年做市商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资本市场的各类新闻中。
除了早就引入做市商的新三板市场,今年以来,国内多家期货交易所也在推进做市商制度。8月16日,上期所旗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做市商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中金所方面此前也表示,中金所正在积极研究推动国债期货做市商制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做市商作为交易中间商,连接不同时间进行交易的客户,可使投资者在有意愿交易时找到对手方,这样能够提升标的交易流动性和市场透明度,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就期货市场而言,做市商制度能通过改善标的合约活跃度,促进品种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的发挥。
此次,海通国际正式开展在美股市场的做市商业务之前,其已在中国香港市场开展了做市商业务。据中报披露,海通国际证券目前做市交易涵盖了大部分的亚洲离岸债券市场,已成为中国香港最大的固收做市商之一。
目前,A股尚未引入做市商。对此,有资本市场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常而言,只有需要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市场才需要做市商,A股的流动性大都还可以,所以不需要做市商。
“作为国际重要证券交易所,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将近5400家,其中中国企业数量超500家。其中不乏一些被市场边缘化、流动性较差的个股。据我观察,一般的投资者还是偏好成交量大的美股,做市商的职责主要是提供流动性服务,不一定能产生多少盈利,主要是实现为券商自己保荐的公司提供投行配套服务这类目的。”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和新三板一样,这个也看行情,如果公司质地不行,做市商也不会有兴趣做市的。”有新三板研究人士指出,现在即使是新三板的做市商也有朝优质公司集中的趋势。
数据显示,做市商正在向新三板的头部创新层公司集中,偏爱大市值、高利润的企业。据安信证券统计,截至今年8月下旬,新三板创新层平均每家公司有7家做市商,而基础层则平均每家公司仅3家做市商。做市商家数超过10家的企业共有79家,其中72家均为创新层公司,仅7家为基础层公司。这79家公司2017年平均营收规模达9亿元以上,平均净利润达9515万元,远超过做市商家数少于10家的公司。
不过,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交流大门的打开,中资券商的做市商业务可能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随着沪伦通的推进,预计即将出台的GDR,一开始应该也会引入做市商制度,主要是因为中国和英国市场交易上有时差,可能还是需要引入做市商提供流动性。”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