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继闯关H股、A股市场的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星股份)被贴上圈钱的标签。
起家于江苏南通的海星股份成立已有20年,专注于从事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最早从事电极箔生产的企业之一。因此,公司拥有尼吉康、韩国三莹、艾华集团的部分全球排名前十的电容器企业客户。基于此,报告期(2015年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实现了不错的经营业绩,2015年,公司净利润0.74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已达到0.69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单纯从财务数据上看,经营业绩较为亮丽的海星股份无论是在应收账款、存货,还是在偿债能力、现金流等方面,都有着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相匹配的数据,且资产负债率仅为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的一半。
然而,令人意外,在现金流充足、负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公司仍然有0.58亿元的短期银行借款,且公司多项资产因此被抵押。
备受质疑的是公司此次IPO,拟募资4.7亿元。而在IPO之前,公司先后两次现金分红合计1.15亿元。再考虑到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逾3亿元。不太差钱的海星股份边分红边募资,市场质疑其借上市之机圈钱。
9月20日,针对长江商报记者发去采访函,海星股份回复称,公司忙于上市事项沟通,无法接受采访,相关应披露信息已按证监会要求进行了如实披露。
控股方股东多达89名且全部为自然人
海星股份前身为海星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14万元,其中南通电极箔厂和香港恒威贸易公司恒威贸易各持50%股份。经过10多年发展,公司历经四次增资、三次股权转让,2013年完成了股改,变为海星股份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的股东只有两名,为新海星投资和南通联力,分别持股90.50%、9.50%。南通联力的法人代表严季新,也是新海星投资、海星股份法人代表,而南通联力是新海星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从股权关系上看,新海星投资实际上100%控股了海星股份。
再看新海星投资的股权结构,其股权较为分散。截至海星股份招股书预披露更新,新海星投资共有89名股东,全部为自然人。89名股东中,严季新持有13.69%股权、施克俭持股5.23%,除了此二人外,其余87名股东持股比均低于5%。
因为股权结构分散,为保持公司经营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2012年11月,高建良等新海星投资62名股东、徐国萍等9名股东分别与严季新、施克俭签订授权委托书,约定上述委托人将其所持的新海星投资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严季新、施克俭。2016年11月,李美云等新海星投资4名股东也将所持新海星投资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施克俭,期限至海星股份上市满三年。
至此,严季新、施克俭合计拥有新海星投资77.13%的表决权,且二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因此二人成为海星股份实际控制人。
但有分析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新海星投资股权过于分散,随着公司成功步入资本市场后,未来,一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或将产生矛盾,或者股东内部意见未达成一致,股东之间也存在表决权再次委托问题。这些因素将直接威胁到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进而殃及公司治理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公司IPO前,两家创投机构撤退。
招股书显示,早在2004年,海星股份就赴港上市,并搭建了红筹架构,遗憾的是一直未如愿。2012年,公司调整战略准备闯关A股。
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013年3月,海星股份引入了松禾成长、瑞盈丰华两名创投股东,分别以7000万元、2500万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154.70万元、55.24万元,分别持公司7%、2.5%股份。两个月后,公司实施股份,随即向A股冲刺。
然而,在2015年8月,松禾成长、瑞盈丰华分别以8695万元、3105万元将其持有的海星股份股权转让给南通联力。奔着海星股份上市而去的创投股股东仅两年就撤退,源于上市时间对赌。两股东入股之时曾约定,如果海星股份未能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工作,投资方有权要求严季新、施克俭回购其持有的海星股份股权。
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高,采购金额占比超60%
创投机构股东撤退或许是不太看好海星股份的发展前景。
招股书显示,海星股份有着不错的经营业绩。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8亿元、7.56亿元、9.60亿元、5.22亿元,净利润为0.74亿元、0.78亿元、0.90亿元、0.69亿元,二者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不过,从公司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看,二者集中度均较高。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主要是台湾智宝、韩国三莹、韩国三和、艾华集团等,报告期,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收入分别为3.25亿元、3.42亿元、3.86亿元、2.20亿元,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3.99%、45.19%、40.24%、42.20%。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前五大客户不太稳定。2015年的第一大客户尼吉康在2016年退为第二大客户,2017年及今年上半年在前五大客户中消失。此外,丰宾电子、台容电子、金山电子等全部在今年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
同期,公司分别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为4亿元、3.60亿元、4.12亿元、2.47亿元,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的68.89%、63.21%、60.11%、60.85%,均超过60%。
报告期,公司的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37.99%、27.68%、22.14%、13.03%。
除了主要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高、外销风险等事项外,海星股份的内控也存在不足。
招股书披露,仅在2016年,海星股份及其子公司海一电子、海悦电子均因环保问题被罚,除了合计被罚28万元外,海一电子、海悦电子的相关生产线还被责令停止生产。
在税务方面,海星股份还存在逃税问题。
2015年8月20日至9月16日,宁夏石嘴山市税务部门对海星股份子公司海力电子2012年至2014年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这三年间,海力电子至少存在少缴纳车船税1071元、少缴纳印花税2448.40元,除了补缴税款外,税务部门还对海力电子罚款3519.40元。
尽管海星股份在招股书中称,上述行为被处罚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但也暴露了公司内控不足问题。
被指将大部分利润分给股东,再借IPO募资
备受诟病的还有海星股份一边分红一边募资问题。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单纯从财务数据看,海星股份的财务较为稳健。
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6.9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3.02亿元,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存货合计为3.79亿元,流动负债2.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5750万元。
对比报告期数据发现,公司现金流较为充足,且应收账款、存货等增幅基本是上与营业收入的增幅持平,且周转率均较快。
从经营现金流净额看,报告期分别为0.51亿元、0.87亿元、1.38亿元、1.07亿元,近年来超过同期净利润,这表明公司货款回收及时。
除了现金流充足外,公司的偿债能力也较强。报告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9.37%、23.26%、24.82%、28.80%。2015年至2017年,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为46.55%、43.47%、46.62%,几乎是海星股份的两倍。同期,海星股份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均高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综上所述,海星股份流动性较为充足、负债水平较低。从这些财务数据看,公司有能力承担4.70亿元的产能扩张项目,采取包括向银行借款、引进股东等从事,就可以筹集到募投项目资金。
让人意外的是,在公司拟通过IPO募资4.7亿元之前,公司实施了十分慷慨得分红。2016年、2017年,华星股份先后实施分红的金额为0.50亿元、0.65亿元,合计为1.15亿元。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0.74亿元、0.78亿元,分红的金额占当年净利润的67.57%、83.33%。
将大部分利润分给了股东,然后再借助IPO募资,海星股份的做法被市场质疑为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