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2018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2022  充电 

金融业中报大观 寿险转型之国寿的烦恼

   日期:2018-09-03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5    
核心提示:  无论是官方还是媒体,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转型论述早已经铺天盖地,但是当转型真正到来的时候,每个人还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

  无论是官方还是媒体,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转型论述早已经铺天盖地,但是当转型真正到来的时候,每个人还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放缓,更意味着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其中不乏有阵痛,当然更有输赢。都说股市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但是在中国,由金融市场来担任这个角色似乎更确切一些。

  2018年的金融业中报已经陆续出炉,银行、保险、券商、租赁一一昭示着变革已经来临。在资管新规下,银行业纷纷成立资管公司谋求转型,在坚持“保险姓保”的监管下,保险业向价值增长转型,融资租赁公司不再仅仅是融资通道,转向中小企业业务……

  当然,转型的背后是市场格局的重塑。竞争的加剧并没有给中小参与者更多机会,反而意味着马太效应的出现。从银行到保险再到券商,市场份额的集中已经开始显现。当然,这并不意外。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市场环境稍一变动,就可能产生致命的外伤。而巨头们可能更经得起转型的阵痛。未来,金融业迎来的将是巨头之争。而中小参与者要想分得市场的一杯羹,恐怕需要另辟蹊径。

  新业务价值大幅下降

  在回归保障的监管引导下,寿险行业近两年进行了艰苦的调整,从产品渠道、期限、种类进行了全方位的转型。从上半年表现来看,转型的阵痛仍在持续。四家上市保险公司2018上半年内涵价值增速为4.8%-12.4%,新业务价值增速受年初新单调整影响,除平安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余三家均出现同比回落。

  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速放缓与政策关系紧密。年初以来,“134号文”影响逐渐扩大,导致开门红期间新单增速放缓。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家公司个险新单保费同比下降2.7%-27.3%,导致新业务价值也出现同比下降。

  下降最快的是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上半年国寿新业务价值率为22.48%,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新单保费1253亿元,同比下降24%。新业务价值率和新单增速双双下降,导致新业务价值负增长严重,同比-23.7%。

  国寿高管对此解释称,由于行业环境发生变化,理财产品收益率处于高位,对发展长期储蓄型业务带来了一些困难,导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3.7%。但行业环境并不能解释为何唯独国寿下滑如此迅速。国寿新单增速下滑最明显的渠道是银保渠道,同比下滑62.4%。一直以来,国寿对银保渠道依赖较大,保费占比远高于其他上市险企。

  在规模和结构之间摇摆

  在其他上市险企纷纷转型保障型产品的同时,近10年来一直高喊回归价值的国寿却步履蹒跚,在保费规模和结构调整之间摇摆。

  早在2009年国寿就提出积极发展期缴业务,拉长缴费期限。当时的国寿市场地位相对稳固,但一线城市已逐渐被平安超越,而二线城市正面临太保、泰康、新华的竞争。

  从2010年开始,国寿保费收入持续低增长,2011年出现了负增长,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从2010年的31.72%到2013年已下降至26.1%,跌破30%。

  转型还未成功,国寿又开始大力发展银保渠道,以确保市场份额的稳固。但受制于监管政策对银保渠道的打压,国寿的银保渠道也在下滑。2013年年底,时任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来年业务发展十六字方针是:价值先导,规模适度,优化结构,注重创费。他表示“明年整个银保规模保费可能是负增长,减少的是银保的趸交保费,但一年新业务价值要适度增长,10年期以上增长要快速增长(两位数)。”

  随后不久林岱仁出任总裁,新的领导班子对个险销售渠道的改革是否能够奏效,销售情况什么时候触底回升,是否能够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业内关切的焦点。

  五年过去了,国寿不但转型缓慢,而且市场份额一降再降。从巅峰时期的半壁江山到如今的五分之一左右,国寿的落寞可见一斑。或许是意识到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国寿上半年一口气将银保渠道趸交保费压缩五百多亿元,这也直接导致保费增速只有4.2%,林岱仁承认“这个增速有可能慢于其他几家上市险企”。

  加注健康险

  虽然银保渠道的趸交被大幅压缩,但个险渠道短期产品冲量的现象依然明显。上半年国寿个险渠道价值率由去年同期的44.1%下降至32.3%,同时个险渠道代理人数量较去年年末有5.6%的下降。

  但是林岱仁显然认为在期限结构上的转型已经完成。在中报发布会上,林岱仁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续期保费近3600亿元,预计明年续期保费超过4000亿元。由于续期保费大幅增长垫底,预计总保费不会出现负增长。下一步,中国人寿将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加大保障型业务的发展。

  事实上,业内对保障型业务的转型早已开始,由于理财型产品占比断崖式下跌,保障类产品尤其是健康险占比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四家险企披露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比例较去年同期均有上升,其中新华健康险规模占比提升至32.75%,健康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12.8%,占首年保费比例上升19个百分点至55.5%,明显超过其他公司。从国寿上半年中报看,健康险业务新单保费收入304.79亿元,同比增29.5%,在新单中占比为24.3%,同比上升10.1个百分点,险种结构改善已经开始。

  尽管健康险迎来了税收优惠等多重政策利好,但是要想真正形成气候,恐怕还要假以时日。一家大型医院的管理层表示,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只占医院总体收费的6%,医院没有动力和保险公司花时间去制定服务和控费标准。其次,保险公司各自为战,只想着自己和医院对接制定标准,形不成行业力量,没有影响力;另外,国家基本医疗大幅提高覆盖标准,严重挤压商业保险的空间。总之,从大医院的角度,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还没有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伙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