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即将“收官”,截至2018年4月28日早间,沪深两市3513家上市公司中的3504家披露了2017年度财务报告。
除去业绩、分红之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薪酬也一直是外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不同公司独董年薪差别非常大,高至近百万,低至500元。
翻看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独董薪酬最高的非民生银行(600016.SH)的部分独董,数据显示,2017年独董薪酬排名前十位中,前四名高薪独董全部为民生银行独董,其中,薪酬最高的是解植春,他2017年在民生银行担任独董的报酬是99万元。
解植春又是何许人也呢?民生银行的年报显示,解植春1958年出生,自2016年10月28日出任民生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除此之外,这位解先生还是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及前海深港合作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务。
相比之下,森霸传感(300701.SZ)的独董仝骅的薪酬就少得“可怜”,该公司年报显示,仝骅2017年的薪酬是500元。仝骅1965年11月生,本科学历,2007年12月至今任广东文功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
究竟什么是独董呢?他们为何同样是独董,却薪酬有天壤之别呢?实际上,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是其产生的标志。独董制度引入A股市场的时间是2001年,作为制衡高管损害股东利益利器,一度被寄望甚高。但是,近年来,“中国式独董”一度被质疑为“花瓶”,除了薪酬高之外,几乎起不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
2017年年报显示,年薪50万元以上的独董达到29人,而这些高薪独董仅来自民生银行、分众传媒、美凯龙、中国平安、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这7家上市公司。
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岗位,独董的设立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现行的独董制度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在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存在利益冲突情况下,想以大股东花钱请来独董为中小投资者利益“说话”,不仅有违制度机制常理,同时肯定会是件难事。高薪独董,究竟能否起到监督作用呢?这似乎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