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表示,明年格力空调将率先用上自产的芯片。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事实上,目前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量产,这一目标明年完全可以实现。”8月28日,面对外界对自己做芯片能力的质疑,格力电器(000651.SZ)在官方微信回应。
此前,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格力电器要造芯。不过,格力电器8月14日以10亿元成立集成电路全资子公司的消息,上市公司没有公告。实际上,早在2015年,格力就已经成立了半导体设计团队,现在已经可以自主设计空调机主芯片,目前在研制高端的变频驱动芯片和主机芯片。
相当一部分人不看好格力电器造芯,一定程度是认为格力电器在芯片行业的积累不够,而要能造出满足空调或者智能家电用途的芯片,又是一件有技术门槛且需巨额投入的事情。但格力电器称,“格力芯片公司不仅要实现芯片自主化,还要走出去,扩大外销。”
8月30日晚,格力电器发布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营收达920.05亿元,同比增长31.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28.06亿元,同比增长35.48%,业绩再创新高。
格力电器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称,“格力已掌握了除空调芯片以外制造空调所需的全部核心技术”,为谋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股东长期利益,下一步公司将成立专门团队稳步推进空调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在行业人士看来,格力电器迈进了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若干年后,如果能在智能家居的芯片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物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格力电器的价值远不是一家家电企业所能比拟,但目前,格力电器的造芯之路要通向何方,变数重重。
瞩目的造芯计划
格力电器在一个敏感时期传出涉足芯片领域之际,曾透露出不分红,留存资金用于集成电路新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消息。
当时中兴通讯(000063.SZ)正陷于被美国商务部“封杀”的危机,举国对于国内企业被外企扼住芯片技术的喉咙感到失落、彷徨,国人更担心芯片成为美国掣肘中国的支点,有关芯片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关注、放大。
华南地区家电企业众多,美的集团是另一巨头,对比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在“血统”里有一点很不一样,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而格力集团是珠海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企业,如果家电企业中非要选一个作为代表,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态度去突破高端家电芯片被外企垄断的局面,格力电器或许责无旁贷。
格力电器8月28日称,“半导体技术已经不仅仅代表一家公司的技术实力,也不仅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更是关乎国家安全和企业生存的关键。格力愿意在这一领域发力深耕,为做大做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贡献力量。”
国内的家电企业大多并不生产白电家电的芯片而选择外购,董明珠曾公开表示,格力电器每年需要花费40多亿元采购芯片。集邦咨询分析师张琛琛向经济观察报记者介绍:“IC产业是一个讲究规模效应的领域,从设计到投产一款芯片的费用少则千万元,多则数亿元,没有大规模的销售量是无法覆盖掉研发、设备等投入成本的。”不过,据张琛琛的观察,近几年来由于家电产品的智能化趋势使得对芯片的需求增加,国家大力倡导发展集成电路、自主可控芯片,家电厂商期望通过自研芯片增加产品的差异化,中兴通讯禁运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进军IC设计领域。
翻开国内家电企业的发展史,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并不是空白的。除开海尔早在2000年成立了集成电路公司,格力电器在2015年成立半导体设计团队,2013年,长虹和中科院声学所联合发布中国首款复合型智能语音芯片,当时长虹透露,这一款芯片将应用于长虹旗下的电视、空调、厨卫、小家电等智能终端。2016年,长虹自主研发的变频MCU控制芯片获得工信部的“中国芯最具潜质奖”。
2016年,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与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美的-灿芯(中芯国际)半导体联合实验室”,灿芯的股东之一是中国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在与灿芯合作之前,美的和中芯国际联合中国家电院、清华大学就功率芯片的设计和产业化应用签订了四方战略合作意向书。
康佳集团于今年5月宣布成立半导体科技事业部,这也是康佳首次涉足半导体事业。
今年7月,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对外透露,TCL已经成立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投资产业基金,主要投资目标是芯片设计项目。李东生对于家电企业跨足做芯片的做法态度保守,设计芯片或许能可以尝试,但是制造芯片的话,工厂投资太大,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
格力电器透露,集成电路全资子公司目前专注设计,是纯芯片设计公司,生产由代工厂代工,并不排除未来格力具备独立自主制造芯片的可能。
生态遐想
从已经披露的工商资料来看,集成电路子公司的管理层仍是格力电器人士出任,董明珠任董事长,格力电器副总工程师李绍斌任董事兼经理,格力电器总工程师兼副总裁谭建明任董事,格力电器技术人员梁博任经理,格力电器财务部人员廖建雄任监事。
格力电器原有的半导体设计团队很有可能在集成电路子公司任职,但外界尚不得知,集成电路子公司的技术人员规模以及如何招募新的芯片技术人员。格力电器更没有透露芯片的采购商名单、已经实现量产的芯片年产量、代工厂名单。
从朱江洪手里接过格力电器董事长职权棒的董明珠,任上的业绩表现并不俗,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电器多元化布局明显,加码小家电、推出格力手机,若不是因为中小股东的阻挠,格力电器还会收购珠海银隆造车。多元化的布局,并不完全进展顺利,格力手机反响平平,董明珠看好的珠海银隆在今年以来也屡出资金流问题。
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正高级研究员林啸看来,对于家电企业做自用芯片,除了要解决技术问题外,更为关键是控制芯片的成本:“MCU虽然单价不高,但是如何控制好功耗,如何把成本降下来,是很大的学问。”林啸认为,需要控制成本的芯片,大多采用IDM(设计与制造一体)的模式,从设计、流片、封装都一力承担下来。
国内就有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采用IDM模式转为综合性半导体供应商的例子——士兰微(600406.SH)。士兰微生产应用于家电的芯片,客户群有海信、三星、美的、戴尔、索尼等企业,芯片设计研发队伍有350多人,芯片工艺、封装技术、测试技术研发队伍超过1000人。
尽管很有可能短期内并不能带来收益,但对于有资金实力的家电企业涉足芯片业,林啸乐见其成:“如果格力电器有远见,应该去做家电行业的‘安卓’,把技术开源出来,大家一起玩。”林啸强调,生态才是最重要的,ARM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它自己并不生产芯片,但它将自己的芯片技术授权出去。
在林啸看来,互联网时代,电脑、手机的设备数量远远比不上物联网时代的终端设备数量,除开家电,还有汽车、鞋子、门锁等,互联网时代需要的CPU,中国企业已来不及布局生态,物联网需要的MCU,还有得一拼。
在张琛琛看来,家电的生态对比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生态更为封闭,更换器件需要做完整的设计、测试、试生产过程,但IC占家电整机的成本不算很高,整机厂及方案商在产品定型后切换器件的意愿不强烈。“芯片是有技术门槛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开来确实低效率且低价值。”张琛琛介绍道,“家电企业初期可以先从一两个专用芯片切入,逐步扩大产品覆盖面,也可以通过投资有技术积累的芯片设计公司、或者与优秀的设计公司联合开发芯片的模式,也是实现家电厂商做芯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