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上半年的稳健增长,中海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以下简称“中海”)决定继续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以期应对市场的种种不确定性。
“我们相信下半年的机会会有,但是最佳点在什么时候很难判断,这时候要保持高度的敬畏之心。所以投资预算还需要密切观察,我们会做好更谨慎的安排。”
中国海外发展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认为,现在的政策处于高度多变期,“从目前这个阶段来看,在投资方面我们会采取很审慎、很谨慎的姿态……我们宁愿错失一些机会,也不想投错几块地。”
上半年投资增速放缓
颜建国回归之后的中海,开始注重规模的扩张,但始终强调要建立在服从效益的发展上。而根据8月23日公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中海延续了规模和利润的协同发展。
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86亿港元;实现经营溢利357.5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达(净利润)232.2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靓丽业绩的背后,中海净利润的增速正在放缓:2017年,这个数字为10.1%,2018上半年则为7.2%。
与此同时,相比过去一年的激进,中海拿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上半年,集团在内地17个城市新增了26幅地块,土地储备升至6748万平米(实际权益为5657万平米)。但相比其年初定下的“全年1350亿港元权益土地投资预算”,到6月底中海实际投资459亿港元,仅完成34%。而26幅新增土地中,位于北京、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项目仅有6个。
宁可错失机会也不想投错几块地
8月23日下午,中海在香港举行中期业绩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携执行副总裁、运营总监兼总建筑师罗亮等人出席。值得注意的是,相比3月份在2017年度业绩会上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姿态不同,在本次业绩会上,“审慎”、“谨慎”成了颜建国等人口中的高频词汇,重现保守姿态。
“根据我们的战略规划,2020年销售额要达到4000亿港元,手头货值大约有15000亿港元左右,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颜建国在谈到业绩表现时透露,中海有充足的货量来保证发展,新增货量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推向市场。据悉,中海上半年实现新开工面积1597万平米、在建面积4456万平米,中海系列公司(合营及联营公司,但不含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共有33个项目竣工,这些新增货量大部分都将集中在下半年推向市场。
颜建国没有回避中海在土地投资方面减速的问题。其解释说,投资额是一个动态数据,中海会根据回款、市场、政策面变化等不时调整节奏和规模。例如,一季度中海抓住市场窗口,“适当多买一点”,二季度由于市场处于焦灼状态,中海就减缓了投资的速度。
尽管认为“随着内地房地产行业资金更趋紧张,本集团预计下半年将面临更好的投资机会”,但颜建国表示,什么时候是最佳点很难判别。
在政策处于高度多变的时期,中海则会“保持高度的敬畏之心、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没有确定的投资回报率(的项目)不拿。“我们宁愿错失一些机会,也不想投错几块地。”
“政策不明朗、长效机制正在建立的过程中,深耕城市,适当拓展一些城市。”颜建国称,下一步中海地产的投资策略是聚焦主流城市的主流区域,特别是人口持续增加、产业活跃的新兴城市,在已进入的60多个城市做大做强、做深做透。在拿地模式上,除了在招拍挂市场拿地,中海也在拓展多渠道拿地模式,其中包括加大与母公司中建集团的合作。
但是在房企高速发展的当口,中海本身净利润已经在下滑,如果继续持审慎态度,会不会掉队?对此,业内出现了不同看法。
申万宏源研究(香港)显示,中海这两年的销售增长慢于同业华润置地,且在毛利率上也略逊色,而投资物业从品牌、运营到规模亦未及后者。在下半年房地产销售可能转弱的情况下,我们对公司合约销售的利润率和存货增长都有担心。
亿瀚股份董事、亿翰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化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海什么时候都强调审慎、谨慎,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要看中海拿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