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风波当中的滴滴,其战略版图仍在扩张。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滴滴系于厦门成立了两家新公司,滴滴(厦门)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与滴滴(厦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从事股权投资和投资基金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应该与战略布局有关,更多的是为了扩大产业链上下游,是否跟未来上市有关还不好说。
成立投资公司玩金融?
记者通过查询工商信息了解到,滴滴(厦门)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的注册时间为2018年8月13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是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持股80%;滴滴CTO张博持股20%;滴滴联合创始人吴睿是监事。
主要业务是:依法从事对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进行投资以及相关咨询服务;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投资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受托管理股权投资,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而滴滴(厦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于8月13日注册,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吕卓,滴滴联合创始人吴睿是监事,公司唯一股东为滴滴出行主体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业务是:受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受托管理股权投资,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依法从事对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进行投资以及相关咨询服务;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投资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情况以及未来投资方向,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以近日发布的两份道歉官方声明为准,包括公司的态度和具体措施都在里面得到体现。”
8月28日,滴滴出行官方平台发布了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总裁柳青的道歉声明,其中一点谈道:“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
多项业务受挑战上市前路悬疑
早前,程维谈及滴滴有三大愿景:希望能够走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希望能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希望能够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
据统计数据显示,滴滴已经完成17轮融资,总金额达20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衫资本、中信资本、软银中国、高瓴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其中腾讯在2013年参与B轮投资,随后跟投C轮、D轮融资。而仅在2017年一年内,其融资达到95亿美元。
伴随资本快速积累,滴滴开启了自己的投资版图。2015年8月滴滴第一次投资Grab,成为了其“出海”的第一步。Grab是一家来自于新加坡的打车租车服务供应商,成立于2011年,目前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提供服务。
尽管当初滴滴的这项投资不被西方看好,然而两年之内,滴滴不仅连续战略投资Lyft、Ola以及99等各地区领军的打车软件企业并展开技术和产品合作,更是收购优步中国,与优步全球也形成了投资关系,并作为唯一的前对手,进入优步董事会。
而Grab由于得到了一些投资者的支持,比如软银、滴滴这两家公司向Grab投资20亿美元,其估值达到60亿美元,成为南亚地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滴滴天使人王刚公开说过,早期滴滴选择海外投资,并非出于扩张目的,而是要利用多兵线来分散Uber的精力,为自身在国内市场多争取到时间。
反观国内,滴滴也是一路过关斩将:合并快的,收购优步,接入人人二手车、共享单车等。
2015年9月11日是考拉班车上线6个月的日子,同时也是最后一个运营日,从9月14日开始,考拉班车的全部业务由彼时滴滴快的旗下的巴士业务“滴滴巴士”接管运营。
2016年10月,滴滴在共享单车ofo的C轮融资中投了数千万美元。此后,在ofo的D轮、E轮融资中均有滴滴的身影。目前,滴滴持有ofo的25.32%股权,还不时传出收购ofo的消息。
今年,滴滴宣布将通过战略合作或合资等形式,与汽车产业链及车企合作,提供车源和金融服务给用户和车主。业内人士认为,其如此直接切入到汽车产业后,相当于掌握了一定的头部资源。
从滴滴的APP上看,其涵盖的业务有“快车、出租车、礼橙专车、豪华车、顺风车(已下线)、代驾、公交、单车、自驾租车、二手车”共10个门类,可谓做到了对出行领域全垄断的“闭环”。
除了出行领域之外,在2015年11月,饿了么确认获滴滴出行战略投资;去年,滴滴花费3亿元收购了第三方支付公司一九付,并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等。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滴滴以“行”为主线,往生活的上下游去延伸。包括投资共享单车,与汽车分别是解决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区别;投资大巴,是大和小的区别;外卖是防御型的,共享单车则是试探型的,出的招未必都是实招。滴滴是尽量把出行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但网约车肯定是主线。
今年5月,有消息称,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启动上市,已初步决定落户香港,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家网约车上市公司。滴滴的最新估值约576亿美元,预计最终上市时市值或能达到700亿至800亿美元。然而,在接连发生了两起命案之后,用户的声讨、监管部门的问责,给滴滴的上市之路打上了问号。
张毅认为,目前滴滴对于上市的迫切性,应该并不是那么强烈,除非是资本的紧逼。首先,在这个阶段,顺风车出了很多问题,而专车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在蠢蠢欲动,此时公开财务数据未必是最合适的。其次,出了这么多事情,政府监管部门会根据滴滴的运营数据来制定一些措施,如果这些数据特别清晰,对于现阶段的发展未必有利。基于目前的情况,还是有必要把业务做得更扎实一点。
“衣食住行,‘行’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滴滴在这个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机会还是挺大的,并不需要急于上市套现。近期在厦门成立两家投资公司,应该与战略布局有关,更多的是为了扩大产业链上下游,是否跟未来上市有关还不好说。”张毅向记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