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股份近日发布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34亿元,同比下降8.66%,而这已经是哈药股份连续五年营收下滑。从具体业务来看,哈药股份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业务营收均有不同幅度下滑,保健品和中药业务营收有所提升。其中,保健品业务营收为3.16亿元,同比增长7.42%。
在业内人士看来,哈药集团面临管理体系混乱、产品老化以及营销模式落后等问题,这也让哈药股份业绩长期处于萎靡状态。
财报数据显示,哈药股份的营收自2013年以来已经持续五年下滑,实现营收分别为180.92亿元、165.09亿元、158.56亿元、141.27亿元、120.18亿元。
业绩长期萎靡让哈药股份需要新血液的进入从而带动公司业绩,中信资本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哈药集团的救命稻草,而收购美国保健品健安喜则被认为是中信资本进入后扭转哈药股份业绩的一大动作。
不过,好景不长,哈药股份2018年6月发布公告称,根据哈尔滨市国资委的通知,决定终止哈药集团增资扩股事项。哈药集团将混改终止的原因归于政策变化,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邓勇看来,除了政策不可抗的原因外,中信资本也会不断评估该项目,即实施混改的成本效益,双方一旦未达成一致意见,也会导致混改终止。
混改的终止并未影响到哈药股份对健安喜的收购。哈药集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混改不会对哈药股份投资健安喜产生任何影响,哈药股份将按既定程序继续推进相关事宜。
知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郭凡礼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信资本的退场,哈药集团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等问题,但对健安喜的收购不会出现太多波动。“保健品业务作为哈药集团多年的业务之一,旗下拥有新盖中盖高钙片、三精葡萄糖口服液等知名品牌,哈药股份发力保健品市场,或将有助于哈药集团提升业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哈药股份通过保健品业务提升业绩存在不确定性。一直以来,哈药股份运营模式为代理销售,使得公司自营能力较为落后,缺乏对销售终端和渠道的控制,如何改变营销模式成为哈药股份提升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哈药股份似乎也意识到上述问题,公司于2016年实施销售改革,推行专营商模式。但这种以销售金额为标准的营销模式导致部分专营商出现串货加价等现象。
哈药股份在探索销售模式上几经波折。上世纪90年代,哈药股份在全国率先采取密集广告轰炸的销售模式,一度创造了11亿元广告费砸出80亿元销售业绩的“哈药神话”。2000年之后,医药广告管理紧缩、同业竞争激烈,哈药股份广告拉动效应迅速下降,开始艰难的营销转型之路。2010年前后,哈药股份曾试水“直销模式”,但在管理混乱、片区串货、多层次计酬等问题的影响之下,哈药股份的直销模式陷入“传销”之困,遭到地方政府点名,后被哈药股份主动叫停。
针对公司营收持续下滑的原因、保健品是否成为公司未来发力重点以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布局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哈药股份董秘办公室电话,但处于无人接听状态,随后将采访提纲发至公司邮箱,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北京商报记者郭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