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充电  东莞  app开发 

山东地炼整合:风光时卖油给中石油、中石化 现一半几近亏损

   日期:2018-08-16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42    
核心提示:  在新旧动能切换的背景之下,山东地方性炼油厂(下称“地炼”)正经历着一场大变局。   山东地炼,也曾有过一段相当辉煌的过往。作为我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山东

  在新旧动能切换的背景之下,山东地方性炼油厂(下称“地炼”)正经历着一场大变局。

  山东地炼,也曾有过一段相当辉煌的过往。作为我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山东在北方具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炼化企业集团,随着山东大炼化的发展,它们逐渐摆脱了对原先“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依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在那个年代,山东地炼炼能增速保持着高速增长,一直是全国炼油产能扩张的主要贡献者。

  2016年前后,山东的地炼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时“两桶油”(中石化、中石油)自己炼油卖,亏钱;从山东地炼买油卖,却是稳稳地赚钱。而外省“两桶油”的销售部门也曾纷纷到山东来取经,看看山东的地炼企业是怎么赚钱的。

  然而,到2018年初,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对炼油领域严重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集中整治地炼行业。至此,山东地炼行业的变局正式拉开。

  山东地炼起落

  今年7月20日,曾入选《山东民企百强榜》排名第二位的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晨曦”)已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按照《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山东莒县人民法院称,“山东晨曦成立于1999年12月1日,现已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此前,第一财经针对山东晨曦的破产做过详细调查报道,其资不抵债主要是因为山东晨曦过度运用金融把戏,利用信用证的时间差将获得的资金用于其他行业的投资或借贷赚取高额的回报和利息,从而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不过,山东晨曦的兴衰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炼这一行业的变迁。作为当地的知名地炼企业之一,山东晨曦的石化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共拥有350万吨/年重交沥青、140万吨/年催裂化、100万吨/年延迟焦化、25万吨/年气分等20套化工及精细化工生产装置。

  地炼,是相对于主营炼厂而言,其发展起源于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调整——1998年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业务重组,小炼厂区别性关停并转。整顿结束后,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而1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保留了82家,成为地炼;沥青厂、溶剂油厂和润滑油厂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其余则予以关闭。

  201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出台了较为详细的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申请条件。自该通知发布后,各个符合条件的地炼企业开始加足马力、跃跃欲试。

  而山东则成为了地炼行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发现,2014年,山东地炼平均开工率只有37%,其间甚至一度跌至20%。而随着2015年相关通知的出台,山东地炼摇身一变,迅速发展壮大。

  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2016年,山东省地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25亿元、利税318亿元、利润13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21.7%、79.1%、60%。2017年底,以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为圆心,整个齐鲁大地分布着超过40家的地炼企业,总炼油能力在12410万吨,占到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地炼企业的原油加工量占到全国的8%。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凭借此前积累的优势,以及之后的大发展,山东地炼长久以来都占据着全国地炼半壁江山,以至于业内连“地炼”这个专有名词,也成了“山东地炼”的代称。

  山东地炼行业的勃兴往往也带动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地处菏泽东明县、国内炼油规模最大的地方民营炼油企业——东明石化为例,2016年,东明石化入库税金32.24亿元,稳居菏泽第一位,占全市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33.5%。同时,该企业还拥有正式员工7000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炼企业对于东明县的税收和就业方面的拉动作用巨大。

  “东明石化每年有过千万吨的加工量、近千亿元的收入额、过2000亿元的现金流、过2000万吨的物流,近万人的就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带动作用。”东明石化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李湘平对记者表示。

  分化严重

  彼时的山东地炼足够强大,且以民企为主。在2017年的山东民企100强中,主营地炼或以地炼起家的企业,就有26家,占比达到26%。排名前十的民企中,地炼企业占到4家,分别是东明石化、万达控股(非大连万达)、利华益集团、京博控股,地炼在整个山东民企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曾经来山东学习地炼企业的“两桶油”销售考察一遍之后得出了山东拥有有全国最大的地方炼油企业群体的结论,并认为这是山东地炼行业不断赚钱的原因所在。

  山东省经信委相关人士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认为,“山东地炼作为独立炼厂,其市场化程度要高于国字号油企。在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情况下,地炼企业灵活的价格政策使其充分提高了在成品油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过,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身份赋予了这些山东地炼企业足够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在大型国企唱主角的能源行业中,民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相对处于弱势,不足以支撑其抵御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加之税费改革、银行信贷等原因,山东地炼行业的分化程度也水涨船高。

  随着行业周期的不断波动,很大一部分的山东地炼企业没有稳定的原油供应,不得不转向价格更高的国产与进口燃料油,这样一来,成本便“呼呼”地上去了,产品竞争力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想要分得一杯羹,难上加难。

  东营当地一位炼化企业厂商告诉记者,前两年,地炼总体盈利状况还是相当好的。但是分化也很明显,“那些拿到原油进口配额的,开工率基本接近满负荷,盈利水平高。相反,200万吨加工规模以下的,没有原油进口配额的,大部分处于半停工状态,开工率不足30%,原料成本偏高,受消费税收紧影响大,已处于亏损状态。”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发现,2017年,整个地炼行业分化十分明显,那些可以拿到原油进口配额的,开工率基本接近满负荷,盈利水平高。相反,200万吨加工规模以下以及没有原油进口配额的,大部分都处于半停工状态,开工率不足30%,受消费税收紧影响大,大多已处于亏损状态。

  民生证券研究团队认为,造成地炼经营业绩出现分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成品油消费税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地炼和主营炼厂公平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由于缺少稳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渠道,使地炼的竞争力大幅减弱,最终走向淘汰的结局,而之前被地炼侵蚀的成品油销售市场有望重回到中石油和中石化手中。

  据石化行业咨询机构隆众石化统计,山东地炼一共80多家,其中40家左右一次加工能力在200万吨以上的基本都有原油进口配额;而余下40多家就是规模在200万吨以下、没有原油进口配额,开工率极低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山东,整个地炼行业有50%左右的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

  整合启幕

  “大,但不强。”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王万良在2017年12月28日山东省炼化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会上强调,山东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省内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生产石化下游产品,提高国产比例,实现进口替代。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几十家地炼企业在原料采购、物流运输、成品销售市场上长期“单兵作战”,影响力小、话语权弱,至今无一家主营业务为炼油的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茶壶炼厂”的称号由此而来。

  “地炼若不能及时转型,必将会有一批被淘汰出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今年3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实施,成品油消费税监管全面收紧,通过“变票”逃避生产环节消费税被完全封堵——地炼获取利润最主要的途径消失了。

  天风证券研究团队称,一直以来,地炼和经销商避税的三个关键漏洞:1)原料环节变票——以前存在进口轻循环油等变票成燃料油,因为轻循环油不应税,燃料油是应税品;2)出厂环节虚开发票——炼厂超额开具销售发票,以及贸易公司虚假开具销售发票;3)加油站终端不开票——民营加油站向地炼采购成品油也倾向于采购不带增值税票的。

  在2017年12月初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董秀成公开表示:“未来国家政策对于原油进口使用配额和成品油出口配额这两个配额的大趋势都是收紧的。两个配额的控制是为了避免原油和成品油的大进大出,而把碳排放和污染留在国内。严格控制成品油出口配额,让炼油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控制国内炼油产能扩张,最终优胜劣汰,实现市场出清。”

  无论是系列政策的推动,还是政策与市场倒逼下的选择,都对山东地炼的整合发挥着作用。山东地炼一直以来因为平均规模较小、一体化水平偏低,已然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大趋势。吴琦告诉记者,“抱团取暖是化解风险的最佳选择。面对种种风险,深化合作、抱团取暖似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山东地炼行业的整合正在多方力量助推之下拉开大幕。

  对于地炼企业而言,不断被压缩的利润空间导致其开始“投奔”国企,民企和国企融合重组成为行业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地炼企业拥有了国企背景。如中海油并购了东营石化、中海沥青以及海化石化;中国化工集团旗下也拥有包括华星、正和、昌邑、安邦、蓝星济南、济南石化及长城炼厂等地炼企业。

  2017年9月1日,山东省经信委下发《关于加快全省地炼企业转型发展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复函》,提出山东炼化要着眼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行业进一步联合重组、集团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到山东炼化能源集团,16家地炼企业的合作也从以往的进口原油采购扩展到了统一储运和零售终端领域。

  从山东省的角度来看,也在积极帮助地炼企业找寻到曾经束缚日久的油品短缺问题。7月22日,青岛港对外宣布,为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二期)经过16个月的紧张施工,投产试运行。记者从青岛港方面了解到,输油管道将服务于山东潍坊、东营、滨州地区的主要炼化企业,结束了部分地炼企业过去没有管道输油,只能靠油罐车运输油品的历史,还把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的30万吨级兼顾45万吨级原油码头、200多万立方米的油罐群与山东地炼企业群连为一体。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