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乐福正式宣布称,法国总部裁员2000人,并且和腾讯、永辉签订了中国潜在投资意向条款,此后,家乐福将会把中心转向电子商务。这份声明虽然委婉,但其实已经说明,家乐福最终卖身腾讯,退出中国市场。
家乐福的经营问题早已不是新闻。从2009年开始,这家身处中国的超级大卖场就连年失利,几乎每年的业绩和利润都在倒退,退步幅度达到10%之多,一直到“卖身”前,家乐福都没能在中国扭转这一局面。
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更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
自1969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后,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了11000家的店,服务超20亿人。最巅峰时拥有超过50万名员工。2004年,家乐福被评为全球500强第22位。
家乐福也曾是中国大卖场行业中的翘楚。1995年,家乐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就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以及四川、云南等地纷纷开店,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门店数就突破100家。
然而在2009年,家乐福中国在华大卖场领导者地位,被大润发超过。或许是进入中国的过程太过顺利,在中国的同行们努力学习家乐福模式、挖角家乐福人才并不断创新的时候,家乐福自己却按兵不动。
很快,家乐福在华门店数,也被长达半世纪的最大竞争对手沃尔玛超过。此后的每一年,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都在倒退,每年以超过10%左右的幅度下跌,始终不见好转。
家乐福中国业绩的接连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电商的冲击。从2010年开始,电商在中国快速发展,大大地打击了传统的超市行业。家乐福也曾试图还击。
2013年,家乐福中国建立了电商“家乐福网上商城”,聚焦送货上门。但是家乐福的送货太慢了,北京地区最快能次日送达,上海极少数区域能够享受3小时急速送达服务,而且,用户需购买129元才享受包邮,这与88元包邮的天猫超市和99元包邮的京东超市相比,时间、价格都已经输了。
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省时、优质、注重服务的便利店兴起,瓜分了一部分大超市的市场,2015年,家乐福首先在上海推出 “Easy家乐福”便利店,用自己大卖场的地价成本优势,抢占社区便利店生意。然而,从开出首家店到现在,“家乐福Easy” 只有30家店。从2017年开始,凡是所有新开的门店,全部缩小自营卖场,同时扩大体验性业态占比,想要留住客户。这个方案去年实行了一年,依然没能阻止家乐福中国的颓势。
在供应链上,家乐福也做得不足,它没有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环节,没有自己的供应系统,主要是由供货商将货品直接送达店面。
同时家乐福还面临员工消极怠工、产品价格偏高、与供应商关系僵化、供货不足、食品安全等问题。战略失误和各种问题频频出现,这些都使得家乐福积重难返,因此在中国的业绩连年下滑。
到了2017年,家乐福在中国的营业额是480亿人民币,净利润只有3200万人民币,按照营业额算,家乐福排在第七,落后于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等传统竞争对手,也落后于永辉超市这个新晋对手。
事实上,不止中国,近几年家乐福在海外市场频频落败,先后退出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市场,不得不收缩战略把经营中心放在欧洲,主要是法国本土市场。
2018年世界五百强榜单显示,家乐福排在其中第68位,营业额为912.763亿美元,纯利润-5.986亿美元。
和在全球营业不顺一样,家乐福在亚洲的情况也不乐观。根据家乐福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2到2017年六年间,家乐福在亚洲地区的年销售额分别为72.18亿欧元,72.72亿欧元,70.56亿欧元,74.59亿欧元,68.81亿欧元及65.57亿欧元。5年来,家乐福在亚洲区的销售额下降了6.6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2.07亿元。
有媒体分析,家乐福也一直考虑将中国业务彻底卖掉,但是卖给谁却是一个大难题。在国内,家乐福最初的目标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拥有淘宝、天猫、聚划算等等的网上销售渠道,一旦结合家乐福的线下超市,那么做起新零售将会如鱼得水,这也是为什么在家乐福决定出炉前,阿里巴巴一直是最热门的人选。
然而在7月初,阿里巴巴刚刚和大润发完成股权交割,因此同期再对家乐福下手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这时,家乐福的目标只能变更为京东和腾讯。然而,京东在2016年就已经与沃尔玛联合,近期更是推出了京东沃尔玛会员卡等服务,因此,家乐福一步步走进了腾讯的怀抱。
家乐福作为如今仅存的尚未有归属的大卖场,腾讯是抱着巨大的决心去争抢的。其实早在2015年,腾讯和家乐福就已经有过合作,当时,家乐福的店面全面推广腾讯旗下的移动支付平台。因此两家再次合作肯定是轻车熟路了,如今传统零售慢慢衰亡,新零售的战争已经蓄势待发。
然而,联手永辉投资家乐福中国,腾讯面临的局面是,零售板块各主体“左右互搏”。目前,腾讯系零售大战硝烟四起。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分析,腾讯在意的零售生态,亦有着客观商业利益支撑。着力零售板块,是腾讯社交流量变现的极佳出口。
有行业高管分析,阿里、腾讯看似在营销板块、电商板块、社交板块竞争,实则背后是生态博弈。“谁贯穿的场景越多,生态就越完整,未来可能性也越多。谋求精准的大数据,才是各家竞争实质。”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在零售板块步步为营,阿里在社交板块也开始反扑。其投资陌陌、控股微博、强推来往和钉钉,都是案例。
刘兴亮直言,两家依旧状况焦灼。“阿里的商业(流量)图谱与腾讯生活(流量)图谱,各有优劣,没有谁完全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