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下称“中保基金公司”)已于近日换帅,任建国退休,于华接棒。公开资料显示,于华是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即中国保信)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发展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即单独提取、专户存储的企业留存阶段,专户缴入、加强监管的集中管理阶段,以及借鉴经验、积极改制的公司化运作阶段。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实施了公司化改制,依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设立中保基金公司,负责保险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和运作。中保基金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进入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的新阶段。
在保险保障基金实行公司化管理后,已有两个成功的管理救助案例,分别是新华保险和中华联合保险。中保基金公司成立之初即参与了对新华人寿的风险处置,接手监管机构所持股份,依法履行股东职责,促进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管理,2009年12月将所持股份溢价转让,为其成功上市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维护了保险保障基金自身利益。
随后,中保基金公司又参与了对中华联合的风险处置。通过股份托管、股权重组、增资扩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措施,有效化解了风险。2015年底至2016年初,中保基金公司通过公开挂牌交易方式实现了基金的平稳有序退出,顺利完成了风险处置任务,成为以市场化方式处置化解行业风险的典型案例。
截至2018年4月末,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已达1195亿元。目前,保险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破产程序的受偿收人、投资收益(投资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中央企业债券、中央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捐赠等。不过,保险保障基金实行固定费率筹集模式,并且财产保险、人身险保险的保险保障基金比例,与相应的保费规模或者保障风险相比,并不协调。
此外,在救助方式上,保险保障基金救助保险公司的方式,主要分为管理救助和财务救助。近年来,关于探索流动性救助保险公司的实现路径呼声渐起。流动性救助是指动用保险保障基金,以提供借款、购买保险公司债券等途径对出现流动性问题的保险公司进行债权方式的风险救助行为。
此前不久,《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将保险保障基金的单一费率筹集标准,调整为以风险为导向的费率标准,并增加提供流动性支持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