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间,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暴涨40%。这个号称“3亿人都在拼”的电商平台,还没好好感受到上市的喜悦,几天后,质疑拼多多售假、山寨、侵权的问题,一波接着一波席卷而来。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正密切关注媒体有关拼多多的报道,针对平台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要求上海市工商局认真开展调查检查。随后,拼多多回应:将全力配合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进一步严厉打击平台上侵权假冒商品。
接连不断的负面消息也影响了拼多多的股价,截至7月31日收盘,拼多多上市交易四天累计下跌15.34%。1日开盘后拼多多股价继续下探,
22:30开市一小内下跌14.12%,股价从上市当日最高的27.45美元一路下跌至19.44美元,总市值从最高的300亿美元下跌至215.48亿美元,缩水近85亿美元。
模式建立在拼团、砍价上的拼多多
尽管早在2015年的时候,淘宝、京东、苏宁等就开始下乡刷墙,但仍未奏效,而拼多多的“砍水果”模式,却引发了微信朋友圈的病毒营销迅速四处蔓延扩散。
在拼团、砍价、红包等“工具”下,拼多多逐渐俘虏了3.44亿用户,这对于类似的十元店+社交模式的同行来说,完全无法企及到拼多多的高度。
拼多多在招股书中公布了几个核心数据:截止上市前夕,拼多多的12个月的成交总额达2621亿元,用户3.44亿。
虽然拼多多在用户量上有足够的底气,但人均年花费只有674元,平均客单价38.94元,距离天猫和京东有不小的距离。因为拼多多走的是“低端消费”的套路。
尽管拼多多联合创始人曾对外发声时指出:“拼多多的核心优势是不断做爆款,把SKU的深度做到极致,就能把压缩成本、毛利,靠走量赚钱的思路做到极致。”但由于产品价格低廉,淘宝成长过程中曾遭遇的“山寨问题”开始在拼多多身上初现端倪,尤其是在小家电品类领域,拼多多几乎成为山寨厂商赖以生存的温床。
烦恼网络负面舆论接连袭来
“拼多多上市秒变烦恼多”,成为这几天互联网圈的新段子。
7月28日,拼多多上市后的第二天,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针对拼多多购物平台出现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销售的问题发布声明称,公司正与拼多多严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创维电视产品的展示及销售活动。
7月29日,一篇名叫《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的网文在网络、朋友圈铺天盖地地传播,主要目的就是揭露拼多多的山寨货和假货问题。著名作家郑渊洁也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拼多多“侵权”的声明……事件不断发酵。
处于上市缄默期的拼多多,面对诸多质疑自然不能给出书面回应。7月31日,拼多多终于坐不住了。在上市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第二次在上海组织了沟通会,回应了外界对于拼多多的各种质疑,并向国家互联网中心发起举报。
沟通会的前两个小时主要是拼多多方面对网上传播度高的段子逐一列出并辟谣,随后还介绍了公司在打假方面的努力。对于关注度最高的白牌家电和临期奶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举出的案例则是强调白牌机存在的问题是行业固疾,临期奶的处理方式也采用了行业的惯例。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回答了不少问题,但回顾下来似乎绝大多数都是隔靴搔痒。直到沟通会结束,黄峥才匆匆赶到现场,随后记者把不少下午问过的问题又重新抛了出来。
回应新电商不应拿老问题打掩护
“今天其实是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当舆论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把所有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黄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拼多多上真正能被定义为假货的量比想象的少,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山寨货。“山寨的问题,拼多多当前肯定是做得不够的。”
从26日上市,到31日的沟通会,黄峥和他的小伙伴多次提到,“拼多多只是三岁的孩子”,“阿里爬过的坑,我们也得爬”,“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表述多少有“甩锅”的嫌疑。
作为一家号称拥有3.44亿活跃买家和过百万商家的新电商,拼多多确实不应该再拿老问题来给自己打掩护了。
看看同样经历过侵权假冒商品问题的淘宝,在马云“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的呼吁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97%一上线即被封杀;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京东方面则采取了政企配合的共治模式,早在2016年,为了更有效治理第三方商家虚假、违规宣传问题,京东就与北京市工商局合作探索,共同完善工作机制,对此类案件依法移交至商家工商注册地执法部门处理,追究商家违法责任,并通过信用惩戒等手段,加大对违法商家的综合治理力度。
那么拼多多会这么治理这些问题吗?黄峥排除了做天猫模式,“我们不是不愿意用天猫模式来打击假货,意思是说等我们做了天猫模式,还没来得及打假,可能我们就已经死了。所以我得想一个其它的办法来做所谓的品牌升级这件事情,应该是不一样的。”
至于如何不同,黄峥没有再提及,只说争取在未来一个月内会出台解决方案。
质疑拼多多是否该为售假买单?
如果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平台是否应该负责任呢?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贾路路认为:“平台经营者对其经营的商品有自主定价的权利,拼多多作为平台,无权控制平台内商品价格。而且是平台内的经营者对其产品质量和合法性负责,而不是平台本身。平台也是售假的受害者,过度地要求和指责平台在法律和逻辑上都是不对的,在道义上也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拼多多作为平台应该负责。四川开山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左芬表示,如果发生侵犯第三方权利时,若属于平台自营商品,则平台要承担法律责任;若属于第三方商家经营的商品,一般情况下由商家承担责任。同时,平台在得到权利人通知以后要积极采取屏蔽、删除、断开链接等措施,如果不采取措施将要对侵权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针对拼多多平台出现的情形,左芬认为:“自身平台存在售假情况,即便没有展开全面自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平台也应该做到举报一个下架(屏蔽、删除、断开连接)一个。而现实情况却是,投诉举报的假冒伪劣产品继续在其平台上销售,故平台应与商家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电商发展这些年,电商们在打假的战役中颇有成效,但强大如淘宝和京东这样的平台,也未能完全杜绝侵权假冒商品的出现。所以,如果把当前行业的问题都放在拼多多一家身上,肯定是有失公允的,更不用提类似“拼多多让历史倒退20年”这样的荒谬论断了。
“电商平台假货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电商平台最大的痛点,不论是传统电商平台,还是新兴电商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假冒伪劣。”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这个打假的过程肯定是相当漫长的,需要平台花相当大的成本和技术去实现。”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市场治理需要创新,除了电商平台自身需要在平台合规、商家治理、知识产权、商品品控、商业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外,也需要包括政府、平台、商家、用户、服务商、社会等方方面面来协同治理。这些都需要适应网络交易的全新的法制环境,近期全国人大牵头制定的首部《电子商务法》(草案)无疑就是一个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