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逐步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用AI改造交通信号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掌握AI技术和交通大数据的科技企业,如百度、高德、滴滴等,都积极在各地布点测试、实践,希望取得突破。就在上周,高德传来了更多喜人消息。
据悉,高德最新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落地中山后,中山市区全部143个路口的红绿灯都已经接入大脑,受大脑指挥。2018年一季度,中山市内通行速度环比提升了5.7%,行车过程中停车次数下降了8%。在青岛,今年6月9日-10日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高德对过往青岛的车辆推送“交警推荐”路线,帮助其避开限流区域,同时也保证了青岛市内及周边道路交通平稳畅通。
智慧交通,重塑人车路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日前给记者解释说,造成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供需不匹配、路网利用不均衡、公共交通分担率低。其中,车多路少的供需矛盾短时间内难以调和,而提高现有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和提高公共交通调度的合理性,都是能有效解决现有交通问题的方式。所以,高德地图与阿里云一起联手打造了“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希望重塑人车路的关系,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解决之道,目前已经正式落地。
据介绍,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的核心架构包括两方面:由数据存储平台和数据计算平台构成的数据底盘是技术基础,其创新之处是建立了新一代交通感知系统;由AI开放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构成的应用组件是大脑的开放层,其创新之处是打造了多个智慧组件,以不同的方式拼接形成不同的方案,解决不同城市的交通问题。
AI让红绿灯“活了”
具体到传统的只用传感器的信号灯,“互联网+”的作用是这样的:
第一,从局域网到互联网。其实之前的信号灯也联网,但是局域网的理念,且配时经验多靠人工。信号灯连接到城市大脑后,接入本地城市交通、高德地图数据、乃至天气等多维度数据源,对整个城市交通有了更全局的感知,以此为基础做出的动态优化策略会更精准,也更即时。
第二,从单路口优化到区域优化。之前红绿灯配时调节大多数是针对单个路口,而现在是区域化调节,每调节其中一个红绿灯的配时,周边其他红绿灯也跟着一起动,以保证全局最优。据透露,杭州交警有意联手高德地图推出一项“一路护航”应用,能让120、119、110等特种车辆在紧急情况时开辟一条一路通行的“绿色生命通道”,背后正是用到了城市大脑的秒级精准预测和“零时差”红绿灯调控。
而最重要的,则是从模仿人工到AI智能调节。也就是说,像阿尔法狗一样,先模仿交警此前的调节经验,然后靠AI学习能力,逐渐变得越来越智能。
需要指出的是,智慧红绿灯的这种数字化改造,也是分阶段逐步演进的。像此前滴滴也曾在济南测试过智慧信号灯产品,不过暂时仅是以单条路、少数路口作为优化目标,未来需要更全局化的平衡考量。
未来,为城市量身定制“智慧交通方案”
高德副总裁董振宁告诉记者,其实中国在AI应用上已经远远走在世界前列,包括目前的城市大脑系统,已经在澳门、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始落地。但具体到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由于高度本地化的特性,不但外国没有成形的智慧信号灯系统可供采用,中国的解决方案要输出到外国,也相当困难。
刘振飞表示,城市大脑·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的终局将是:城市交通将随着大脑的进化实现“无人之境”,城市车辆大多无人驾驶,交通管理系统基本无人操作,交通资源利用达到极致。这一切都由城市大脑指挥调度,但这时人们感觉不到大脑的存在,就如同感觉不到拥堵的存在。
有AI专家给记者描述说,在未来,通勤距离在100公里以上的人,可以乘坐飞行汽车出门,它的发车频次将远高于现在的飞机,而且再不会出现晚点的情况;通勤距离在5-20公里范围内的人,将习惯于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行,城市大脑能调度无人汽车运载乘客,不会出现拥堵和空跑;通勤距离在5公里内的,还是习惯于共享单车出行,城市大脑将记录单车运载规律,让单车投放匹配周边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