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势在必行,但现实也很骨感。当前,在各方利益博弈中,大部分国企混改推进速度往往慢于市场预期,天津老牌房企天房集团就是其中一个案例。
7月26日,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天津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房集团”)通知,天房集团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布的混改增资扩股项目,截止2018年7月25日未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按照10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信息发布日期至2018年8月8日。
天房集团混改始于2017年6月,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多,期间一度传出参与竞标的企业多达16家,包括碧桂园、万科、融创、泰禾等。但最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些曾经的意向者最后并没有与天房集团喜结连理。因未找到符合条件的投资意向者,天房集团多次变更挂牌截止日期。
混改艰难前行
2017年被定义为国企混改元年,天津市响应号召,于该年6月召开第十一届融洽会,会上一口气推出了40多家市属集团的194个国企混改项目,预计引入资金1100亿元左右,其中就包括天房集团。6月7日,天津国资委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首次公布了天房集团国有企业混改的信息,混改拟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形式引入投资者,拟引入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40%-60%。
同年8月16日,有媒体引述一位天津业内人士的话称,彼时参与天房集团混改的企业有16家,竞争比较激烈,其中就包括融创。针对该报道,天房集团的上市平台天房发展次日便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天房集团否认了融创参与混改竞标的消息,并强调混改方案与其他确切的混改信息均未确定,更没有进入有关混改的挂牌、报价竞标等正式程序。随后,融创也发表回应称,基于公司现阶段战略考虑,融创将不参与本次天房集团混改。
天房发展的一纸公文,很快就将融创掀起的风波平息了,天房集团的混改也从此进入沉默期。直到今年4月28日,天房集团混改方案正式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才将沉默打破。
据挂牌文件显示,天房集团拟让渡65%股权,交易底价为83.06亿元,其中,投资者通过受让取得天津津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天房集团增资前50%股权(即天房集团增资后35%股权),这部分转让底价约为44.73亿元,另外投资者还将通过增资取得天房集团增资后30%股权,增资底价约为38.33亿元。
根据要求,参与混改的意向投资者需为“201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前三十名企业(以“中国房地产TOP研究组”颁布数据为准);2015-2017年度经营持续盈利;企业存续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用于兑付天房集团及下属公司回售债券284亿的银行保函或效力相当的其他证明文件。
挂牌之后,市场又传出了碧桂园、万科、泰禾都将参与天房集团的混改,一位天津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这几家房企确实曾经参与过,除此之外还有绿城和绿地。
尽管前期吸引了不少头部房企的关注和参与,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意向投资者均未进入混改的实质阶段,天房集团的混改基本还是原地踏步。
据时代财经了解,自4月28日挂牌以来,天房集团混改项目已经多次延期。6月26日,天房发展公布,天房集团混改项目发布截止日期由“2018年4月28日开始计算的40个工作日(即6月22日)”变更为“2018年7月2日”,信息发布期满的安排是“未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则按照 10 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信息发布,直至产生意向投资者”。
及至7月2日,截止日期再延长10个工作日。7月13日,天房集团将截止日期从“2018年7月16日”变更为“2018年7月27日”,次日,天房集团又将截止日期提前了两天,从“2018年7月27日”变更为“2018年7月25日”。最新公告显示,该截止日期再被延长至2018年8月8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8月8日应该也不会是最后截止日期,到时可能还会延迟。
针对多次延期一事,天房集团给出的理由是未找到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至于为何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国企混改主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是土地、房屋资产的权属问题;第二是职工安置;第三是债务重组问题。
“每一个环节都挺难的,首先因为是国企,部分土地是划拨用地,需要变成出让土地,另外有些权属不是特别清楚,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耗时。职工安置还需要开讨论大会,得到同意,债务重组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
天津一位业内人士也向时代财经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天房集团属国企,体制问题比较复杂,体系庞大,负债也比较高,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对投资者的要求很高,一般的房企很难做到。”
难消化的“肥肉”
天房集团是由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房地产信托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整合重组而成,被誉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房产开发的‘国家队’和民生改善的‘排头兵’”。
天房集团业务众多,产业板块包括有房地产综合开发、建筑施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工程监理、综合业态(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养老地产、工业地产)、酒店管理、科技创新、资本运营、物业服务,控股公司多达40家。
挂牌文件显示,2014年,天房集团负债总额1066.74亿元,营业收入240.4亿元,净利润8.61亿元;2015年负债总额1509亿元,营业收入328.86亿元,净利润17.54亿元;2016年负债总额1812.91亿元,营业收入237.68亿元,净利润-3.98亿元。另截至2018年3月31日,天房集团资产总额2179.39亿元,负债总额1896.89亿元,营业收入20.01亿元,净利润-5.15亿元。
从历年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天房集团债务压力持续加大,公司进入了入不敷出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10日,天房集团还一度陷入债务违约的危机,当时中信信托发报告称,借款人天房集团在债务即将到期尚未给出按时还款方案,可能发生无法如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违约风险。
危机最终以天房集团于5月18日按期兑付2亿元本金及利息告终,虽惊险过关,但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天房集团的资金压力。
天房集团旗下控股公司众多,具体哪部分纳入混改范围目前未有公开资料,但该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重大事项披露》文件,里面有提及部分纳入混改范围的资产现存问题。
具体来看,有瑕疵的房产土地一共有13处,瑕疵主要有两种:一是划拨土地,二是无土地证或房产证。另一项数据显示,天房集团原土地性质为划拨的房产64宗,需变性为出让用地,应缴土地出让金3.36亿元,截至挂牌日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但未缴纳土地出让金。此外,参与有抵质押担保融资的事项有383个,参与无抵质押担保融资的事项有55个。
此外,在房地产业务方面,A股上市公司“天房发展”是一个比较直接的观察渠道。作为天津一家本土房企,天房发展的发展比较局限,自1981年成立至今,布局范围仅局限在天津和苏州。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该公司房地产储备共有5个项目,苏州两个、天津3个。处于开发投资阶段的项目一共有23个,处于销售阶段的项目一共12个,仅2个位于苏州。
从业绩表现来看,天房集团2016年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达114.8亿元,但2017年下滑到了65.15亿。净利润在2017年有所改善,从2016年的-3.77亿上升至3.25亿元,扭亏为盈。但在2018年的经营规划中,营业收入为55亿元,比2017年的63.49亿元要低。从数据来看,天房集团近年来的发展并不稳定,而且逐渐掉队。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天房发展之外,有公开报道称,天房集团在天津一级土地整理市场有着不小的份额,但未公布具体数据,官网显示,天房集团旗下还持有8家酒店。
而在职工安置方面,截止2017年4月30日,天房集团纳入混改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人员共有6558人,其中在岗职工5105人。根据职工安置方案,在岗职工的安置方法是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混改前的工作岗位、劳动条件、薪酬和福利待遇等继续按企业规定执行。混改后,天房集团将继续沿用“天房”字号。
由于无法获知纳入混改范围的资产,无法全面评断,但从现有公开信息来看,在土地、房产权属、债务重组、职工安置三个大方向,接盘的投资者解决起来也不是易事。
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规模、快周转基本是所有头部房企的追求,天房集团体系庞大且复杂,混改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往往是头部房企最为重视的。另外,因公司混改,天房集团可能发生存续债券持有人向天房集团及下属公司回售债券的情况,规模达284亿,意向投资者需提交用于兑付该等债券的银行保函或效力相当的其他证明文件,这笔巨额资金,放在目前融资收紧,房企加强现金回笼的背景下,也是一个挑战。
广东某大型国企一位内部人士曾如此道出过国企混改的艰难。“我们公司也是想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部投资者,但其间发现很多问题,集团想把值钱的资产收回去后再混改,但没有这些资产,民间资本肯定不愿意进来。还有控制权、经营权如何分配等等问题都没法厘清。国企改革势必触动某些利益团队的既得利益,其中的种种博弈也在增加改革推进的难度。”
另外,尽管国家积极推动国企混改,但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引,这也直接影响了国企混改的效率。据时代财经了解,目前只有绿地一家房企是混改比较成功的。头部房企在犹豫,小房企可能有心无力,种种因素影响下,天房集团的混改之路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