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2018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2022  充电 

在债务杠杆放与收之间 晨曦是如何走上破产重整之路的

   日期:2018-07-28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39    
核心提示:  “山东民企百强榜”第二、中国最大大豆进口商、700多亿元的营收规模……当诸多耀眼的光环加之于山东晨曦集团,谁能想到仅仅数年后,这家明星企业轰然倒下,破产出局。

  “山东民企百强榜”第二、中国最大大豆进口商、700多亿元的营收规模……当诸多耀眼的光环加之于山东晨曦集团,谁能想到仅仅数年后,这家明星企业轰然倒下,破产出局。

  2018年7月20日,山东晨曦集团主动提交破产重整申请,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裁定对这一申请予以受理。截止至7月26日,又有晨曦集团下属山东海右石化集团、山东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晨曦粮油公司、晨曦港口物流公司、晨曦房地产等多个子公司陆续申请破产重整。

  曾有“双油航母”之称的山东晨曦集团,主业为石油化工和粮油加工。在经历许多民企共有的“野蛮生长”阶段后,山东晨曦集团创立十多年间营业收入膨胀至751亿元,排名山东民企百强第2位。“大豆之王”“石化巨头”等荣号加身的邵仲毅,也以190亿元身价登顶《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山东首富的宝座。

  然而,这家明星企业也在最鼎盛时遭遇瓶颈——银行不断抽贷、资金链高度吃紧。此后山东晨曦集团经历了由盛而衰、快速消亡——先是在2014年8月险遭大豆进口违约危机,此后化工投资停滞不前、屡屡受挫。

  在苦撑四年后,曾经的“山东首富”最终申请破产重整。

  巨擘的危局

  2018年7月20日,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签发了一份震惊业界的《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

  这份裁定书显示:2018年7月16日,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本院申请破产重整。经法院查明,该集团“现已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由此,法院裁定“对申请人的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

  7月20日至26日,莒县人民法院先后受理了山东晨曦集团旗下海右石化集团、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晨曦粮油公司、晨曦物流公司、晨曦房地产等多个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至此,晨曦集团主要核心业务均已进入破产程序。

  晨曦集团的破产立刻引来业界唏嘘之声,因为这家明星企业与“山东首富”邵仲毅身上一直笼罩着传奇色彩。

  邵仲毅出生于1968年,山东日照人。1994年,他26岁创办沂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起家。2003年莒县国有企业改革,邵仲毅抓住“国退民进”的机遇,一举兼并莒县化肥厂,组建山东省晨曦集团。

  此后的邵仲毅一路顺风顺水。2005年8月,同华联国际投资公司(香港)合资,涉足石化产业,其后建起鲁东南最大石化基地;2006年重组当地濒临破产的植物油厂,凭借着沿海区位优势和灵活的决策机制,数年间,晨曦集团就跃升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商。

  从石油化工到粮油加工,“双油”横跨工业与农业、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战略使得山东晨曦集团乘势而起。2013年企业营业收入飙升至751亿元,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2015年位列第26位、山东民企百强第2位。“大豆之王”“石化巨头”等荣号加身的邵仲毅,也以190亿元身价登顶《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山东首富的宝座。

  但晨曦集团由盛转衰的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企业第一次显现危机的苗头是2014年。”一位在山东晨曦集团任职多年的内部人士回忆,当年轰动一时的“青岛港骗贷案”,居然会波及到毫无关联的晨曦身上。

  2014年初,“德正系”多家公司利用到港矿石仓单重复质押、骗取银行贷款案发,一个涉及60多亿贷款的金融诈骗大案浮出水面。其中,中行、农行、日照银行、兴业银行等17家银行贷款无法收回。日照与青岛毗邻,金融机构常年相互渗透,青岛这场区域性金融风险逐渐波及到这座不到300万人口的小城,银行对当地企业贷款骤紧。

  同年4月,中国出现一次罕见的大豆进口商集体违约潮,涉及50万吨大豆合约。其中,部分中小企业违约是因大豆油价暴跌,违约比买进来每吨亏500多元要划算。部分大型进口商,如位于日照的山东晨曦集团和昌华集团,则因无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先行垫付进口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导致到港大豆无钱支付。

  当时日照昌华集团法人代表童龙飞公开疾呼,银行不仅不给开具信用证,还抽贷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受青岛港骗贷案影响,银行7月抽了二十多个亿的贷款,之后一个多月没给我们放贷。”让人扼腕的是,昌华集团因负债114亿已在2016年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与晨曦集团可谓命运相同。

  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商,晨曦集团董事长邵仲毅最终决定履约。当时他对媒体表示,按目前市场行情,晨曦吃进此前计划的所有大豆,损失也就在2亿元左右。这对于去年营收700多亿元的晨曦而言并不算什么。

  或许邵仲毅是想打消外界的猜疑,或许是这位首富并未意识到潜伏的危机。

  首富的“人大”建议

  “从那时起,银行一再抽贷,晨曦资金链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企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晨曦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如是说。

  邵仲毅因晨曦集团的崛起赢得光环无数,也入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参加全国两会提出的议案,也折射出了企业面临的困境。

  2014年3月,邵仲毅的两会议案是《消除行业垄断,给民企以自主发展的空间》。彼时的他在为石化产业呼吁“放开一般民营石油企业的石油进口权”。2015年,邵仲毅就在两会记者面前大声疾呼“银行不能再从实业‘抽血’了”。

  邵仲毅直言,从2014年年中开始,银行陆续通过让其提前还款、贷款到期后减少放贷额度等方式,突然抽走19亿元流动资金,总贷款数量减少了1/3左右。“当时还是山东省省长的郭树清亲自出面多方协调,才为我们争取到一线生机。”银行这种高速度“抽血”,让邵仲毅“真的睡不着觉”,只好缩减业务量。

  2013年,山东晨曦集团进口大豆748万吨,超过中粮、九三集团,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12%。但进口大豆需要根据市场价格随时动用大量资金采购,被大量“抽血”的晨曦集团显得手头拮据。

  2014年11月开始,晨曦集团大幅缩减进口规模,当月大豆进口量只有22.7万吨,创近3年来单月最低水平。在2015年-2016年度,晨曦大豆进口排名跌至第四位。此后,晨曦集团大豆进口量更是断崖式下坠。

  根据《天下粮仓》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晨曦大豆总进口量跌至190万吨,跌出进口商排名前50,2017年进口大豆只有91.7万吨。

  此前市场传闻,晨曦集团是因为以大豆为载体的贸易融资破产,但《天下粮仓》分析师张云指出,总体来看,晨曦集团大豆进口量太低,即使进行贸易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融资额也微乎其微。

  晨曦集团上述内部人士证实,经逢大豆违约风波后,银行不断抽贷使得晨曦集团的大豆进口逐年下滑,贸易规模始终上不去。

  晨曦集团另一大主业——石化,同样因资金短缺遭受重创。

  2012年,晨曦集团最为兴盛时,雄心勃勃的邵仲毅四处扩张——投资37亿元在莒县上马十大建设项目,在西双版纳、陕西、江苏、青岛等地投资30多亿元的石化项目。按照邵仲毅的设想,预计三年内,以上项目均能全部建成投产。届时等于再造一个晨曦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

  企业没有等到项目全部建成,却先遭遇银行高速“抽血”。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晨曦四处建厂的同时,银行一再抽贷,大量流动资金变成固定资产。许多在建项目因没有后续投入,长期停滞无法开工,不仅一分钱不挣,每年还要负担大笔贷款利息。

  作为莒县“十大工业企业”之首,陷入危机的晨曦集团,牵动当地政府的神经。受贸易融资风险影响,出现资金流动性紧张后,当地政府迅速介入,采取财政资金“过桥”、发放银团贷款一系列措施。

  经过会诊,晨曦一面资产“瘦身”,通过出售、挂牌转让部分资产筹集资金;一面试图以石化主业为突破口脱困自救,并于2016年获得320万吨/年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这一度被视为晨曦“趋稳向好”的转机。

  2017年2月,时任日照市政府副市长李峰在调研企业融资风险化解工作时表示,“重点帮助晨曦集团做好原油进口和加工复出口工作……目前,晨曦现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350余万吨,石化产业综合加工能力达850万吨;下步新装置投产后,预计石化产业综合加工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产值突破800亿元。”

  “晨曦”的曙光

  一位与晨曦集团有常年业务往来的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将石化产业作为脱困突破口,是因为2015年、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国内炼厂成品油利润普遍在800元/吨至1500元/吨。但他同时指出,石化属于重资产行业,无论上马新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还是升级环保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地炼争取原油进口使用资质,就要按1:1的比例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晨曦集团旗下海右石化除淘汰自有炼油装置60万吨1套外,为获得“油权”还斥资并购青岛、广州、佛山等200多万吨的落后产能予以淘汰。同时,晨曦集团还投资10亿元建设从岚山港到莒县全程90公里的原油输送管道及120万吨原油商储罐区。“双油”主业流动资金本就捉襟见肘,晨曦集团因资金短缺引发的诉讼日渐攀升。根据《天眼查》,晨曦集团2015年至今涉及多达37起民事纠纷。

  其中,原告金天源食品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代理律师甄小峰介绍,原告2016年6月约定帮助被告垫付4200多万元货款三个月,至今未能归还,即使法院二审判决后也未能履行。由此晨曦集团被列为“失信人”,这更增加金融机构对其放贷的难度。

  2017年3月,邵仲毅在全国两会再次呼吁:我国实体经济长期以来遭受“贫血”困扰。他表示,“金融改革,尤其银行业改革对于实体经济摆脱现阶段的困境尤为重要。”

  可这时,以石化挽救企业命运的道路已是步履维艰。2017年,海右石化先因环保问题被责令停产整顿。莒县《2017年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显示,海右石化、晨曦集团、弘聚新能源、恒祥化工、荣泰硅胶5户企业(前四户均为晨曦及子公司)累计亏损3.5亿元,占全县亏损额75%。海右石化消防手续推进缓慢,仅部分装置开车,因整改投入较大,累计亏损1.7亿元。

  进入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近40%中国民营炼厂处于亏损,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按照一种统计口径,6月地方炼厂处理每吨原油平均亏损约300元人民币。

  至此,山东晨曦集团“双油”主业均遭重创,盈利无望。

  在裁定书中,莒县法院认定晨曦集团“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董事长邵仲毅所持21000万股早已悉数质押。万般无奈下,这位昔日的山东首富只好提请破产重整。

  记者采访日照银行、建行日照分行等多家银行询问债务情况、如何处置均遭拒绝。坊间有传闻称,截至2016年年末,晨曦集团银行表内表外占用银行的信用敞口在200亿元左右。与晨曦集团及其子公司有贷款的银行在30家左右。

  一位负责统计债务情况的破产小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债权统计刚刚展开,晨曦集团涉及多少债务要在8月27日统计截止后才能明确,债务清偿比例仍未确定。

  记者多次联系邵仲毅,始终未得任何回应。

  不过,莒县经信局一位官员却认为,直到今天,晨曦集团仍然正常生产,主业也有好的发展前景,问题出在资金链上。他表示晨曦的扩张是依靠银行贷款为主,如果银行当初不放贷,今天的晨曦集团无非就是规模稍小,不会背负巨额债务,更不会引发金融风险。正因为银行给了钱又抽贷,才导致企业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银行反被卷入其中。

  当初,邵仲毅将企业定名为“晨曦”,即清晨的阳光。这位曾经的“山东首富”经历过破产的黑夜后,能否迎来新的曙光尚未可知。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