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2018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2022  充电 

海虹控股主业连亏9年 被中字头接管

   日期:2017-11-14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88    
核心提示:  长江商报消息前9月亏损1.54亿,10月底1.68亿出售医药电商资产实现盈利   被市场戏称为“千年妖股”的海虹控股总有“化险为夷”的手段,这次“中字头”改革基金也来帮

  长江商报消息前9月亏损1.54亿,10月底1.68亿出售医药电商资产实现盈利

  被市场戏称为“千年妖股”的海虹控股总有“化险为夷”的手段,这次“中字头”改革基金也来帮忙。

  近日,海虹控股(000503.SZ)发布“易主公告”称,国风投基金成为中海恒的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中海恒,实现对海虹控股的间接控制。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半年前停牌时,海虹控股股价已逼近质押警戒线,控股大股东存在爆仓风险。

  实际上,深耕PBM(药品福利管理)业的海虹控股,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9年,只得依靠出售子公司股权、股票等方式“续命”。

  昨日,资产管理分析师刘广文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国风投基金入主海虹控股有助于PBM主营业务,“但类似海虹控股的第三方控费平台很难发挥作用,未来有待观察”。

  易主后业务重心将聚焦PBM

  A股掀起增持潮,但“中字头”国企改革基金入主A股公司尚属罕见。

  近日,海虹控股发布“易主公告”,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简称“国风投基金”)11月9日与中海恒、中恒实业、海南策易签署了《关于中海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

  其中,国风投基金将向中海恒缴纳增资款5亿元,其中3亿元计入中海恒注册资本,其余2亿元计入中海恒资本公积金。

  增资完成后,国风投基金对中海恒的持股比例为75%,成为中海恒的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中海恒,实现对海虹控股的间接控制。

  为配合央企进驻后对公司集中资源发展PBM业务及大数据应用的战略要求,10月31日,海虹控股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将子公司中公网、北京益虹合计持有的广东海虹55.00%股权以现金1.68亿元出售给自然人王忠勇。

  海虹控股表示,出售上述资产后,公司业务重心将聚焦至PBM业务及海虹新健康业务,继续发展医保基金审核业务,拓展公司市场份额,在各省市建立“医保精细化管理服务云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风投基金也表示,截至目前,没有改变海虹控股主营业务或者对海虹控股主营业务作出重大调整的具体计划。海虹控股将在国风投基金及中国国新的支持下,集中精力实现入主海虹控股的目的与战略。

  股价暴跌致大股东濒临爆仓

  海虹控股是一家大健康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因为独特的PBM(药品福利管理)概念,公司市值在2015年大牛市中,曾经攀升至725亿元的历史最高位,5月10日停牌时仍有224亿元。

  5月9日,海虹控股股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跌停。次日,海虹控股股价再度放量跌停,连续两个交易日公司市值蒸发53亿元。

  实际上,自2016年11月11日至今,海虹控股的股价一路下挫,已经从59.5元/股的高位下跌至停牌时的24.93元/股,股价遭到腰斩。仅2017年5月8日至10日,三个交易日就累计下跌21.53%。

  面对暴跌的股价,海虹控股终于坐不住了。海虹控股5月11日发布公告称,经申请,公司股票于5月11日上午开市起停牌,成为首家因连续大跌而特停的上市公司,备受市场关注。

  海虹控股申请特停背后的动机并不单纯。

  记者注意到,海虹控股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处于非常高的水平,3月2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公告日,大股东中海恒持有该公司股票共计2.49亿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27.74%,中海恒质押该公司股票总计2.13亿股,占其所持该公司股票的85.54%,占公司股份总额的23.73%。

  按照行业惯例,在进行股权质押时,券商一般对主板股票取4折质押率,以股价的160%作为警戒线水平,以股价的140%作为平仓线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股价如果继续暴跌将有可能引发海虹控股大股东爆仓风险。此外,海虹控股还有大量的融资盘。截至5月9日,融资余额为29.63亿元,排名两市第21位。

  5月16日,海虹控股自查结束,按照规定应该复牌,但是却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理由继续停牌。

  通过“卖子”等扮靓业绩

  在股市上缓过一口气的海虹控股,业绩并没有多大起色。

  海虹控股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7年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23.99%;医药商业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81.4%,医药商业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8.18%,公司每股收益为-0.17元。

  不过,海虹控股1.68亿出售广东海虹股权,成功抓住了救命稻草。而这一幕在过去9年内不断上演。

  自2009年以来的9年时间里,每年年末将至,海虹控股即会出售子公司股权、股票等资产,甚至通过减值准备转回,以及资金占用费等名目实现突如其来的盈利,每年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惊险一跃”。

  以2016年为例,海虹控股完成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2.11万元,增幅21.5%。

  然而,海虹控股的扣非净利润为-9880.55万元,同比2015年-5890.85万元,亏损进一步扩大。但海虹控股2016年12月公告称,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拟分别以2200万港元转让金萃科技100%股权;拟1.32亿元转让北京海虹药通电子商务公司合计100%股权;拟63万元转让重庆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计100%股权。

  通过上述三笔交易,海虹控股预计可实现利润总额约9000万元。

  显而易见,海虹控股PBM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昨日,资产管理分析师刘广文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国风投基金5亿间接入主海虹控股,同时剥离医药电商等资产,有利于PBM主营业务,“但医疗控费压力主要集中在医保管理部门,控费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化较低,因此第三方控费平台很难发挥作用。海虹控股的未来有待观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