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2018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2022  充电 

ofo关闭美国业务 开启海外大撤退?

   日期:2018-07-20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12    
核心提示:  昨日,ofo又宣布退出了一个国家,这次是美国。   7月19日,ofo宣布裁减在美国的大部分员工,同时还关闭美国多数城市的业务。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周至少有三名ofo美国

  昨日,ofo又宣布退出了一个国家,这次是美国。

  7月19日,ofo宣布裁减在美国的大部分员工,同时还关闭美国多数城市的业务。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周至少有三名ofo美国业务高管离职,其中包括其北美业务负责人。

  短短不够一个月的时间,继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和德国等市场后,美国成为ofo退出的第5个国家。

  海外撤退

  去年8月17日,ofo在西雅图投放了1000辆共享单车,成为进入美国市场的信号。截至今年6月,在不足一年的时间,ofo已在全美投放了逾4万辆自行车,业务就已经遍及30多个城市。

  这也成为ofo美国撤退前最后的繁荣,突然的转变让市场始料未及。一位接近ofo的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其实ofo没有完全退出美国,还是有所保留的。”据媒体称, ofo原本还打算在今年年底前,将业务范围扩展到100座城市。

  究竟是海外步子迈得太大,抑或是行业正面临着退热的原因所致,不可否认的是,ofo海外撤退的步伐正在逐渐加速。在宣布美国撤退之前,ofo本月退出了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和德国市场。艾媒咨询CEO张毅对时代财经表示:“共享单车企业的海外布局有两个基础设施是不完善的,一个是移动支付,这些国家都处于移动支付的荒漠地带,人们使用频率低,这是硬伤。另一个是全球化管理,建立只有两三年的企业实力底蕴不够。”

  事实上,当海外业务的“接力棒”交到ofo CEO戴威的手上时,ofo海外业务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7月6日,ofo表示,公司海外市场已经完成开拓业务阶段。借助第一年全球运营的经验和数据,将开启海外第二战略阶段,深耕重点市场。

  然而,ofo深耕重点市场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海外撤退,从时间上看更像是一次对整个海外市场的重新布局。

  长期关注出行领域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时代财经分析:“包括ofo在内的共享单车海外布局更多是宣示性的作用,面对外国监管不明朗的情况,撤回来也许更务实,但无论是政策因素、投资人愿望,还是战略问题,都离不开钱的因素。”

  海外战略的调整是否与ofo小黄车资金短缺问题有关,时代财经联系了ofo,对方表示目前对外不作回复。

  但从种种情况看,ofo并不算“富裕”。今年2月,融资不畅的ofo不得不以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先后两次换取阿里共计17.66亿元融资。3月份,ofo获得阿里领投的E2-1轮融资8.66亿美元缓解资金压力,但6月份又陷入了大规模裁员,甚至海外事业部遭到解散等传闻。

  ofo的防守

  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已经发生变化,初期的竞争企业也经历着不同的故事,摩拜委身于美团、小蓝被滴滴收购、哈罗强势崛起,共享单车战争并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更为激烈的下半场。

  在张毅看来,海外撤退是ofo回归聚焦国内市场的表现,“ofo此前的布局战线太广了,国内市场酝变,海外撤退可以看做是防御固守大本营的举动。”

  至今,共享单车早已是资本背后较量的工具,摩拜、哈罗、青桔背后站着的是美团、阿里和滴滴。共享单车格局从以前的“双强争霸”演变成“三国杀”,而新入场者青桔也在虎视眈眈。

  今年3月份,哈罗继ofo成为第二家免除押金的共享单车企业。7月5日,在美团收购的3个月后,摩拜宣布了入驻美团首页、全国无门槛免押金、推出助力车等一系列动作。

  面对竞争对手猛烈的攻势,ofo需要考虑如何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以至于在资本对其冷淡的情况下,ofo毅然开启商业化变现,实现自身的造血。

  自今年5月份,ofo逐渐取消了全国所有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推行95元的“福利包”。要知道,在竞争对手哈罗、摩拜都免押金的情况下,ofo此举的压力不言而喻。在广州珠江新城上班的李小姐告诉时代财经:“摩拜、ofo数量都差不多,我为什么还要多交两百块的押金?”

  此外,ofo还开启车身广告。据猎云网报道,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ofo广告刊例显示,其车身广告最低的价位是160元/辆/月,加了车轴部分广告的品牌定制是2000元/辆/月,最低一个月起订,单个城市起售门槛为100 辆。

  APP上线信息流、跨界小游戏等动作,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ofo围绕着商业化变现探索。朱巍对时代财经分析道:“这是投资人对它的硬性要求,他们等不了那么长的回报周期,所以ofo更需要证明自身的造血能力。”

  从过去的情况看,烧钱是支撑共享单车生存下去的主要因素。面对资金链压力、滴滴强行收购未果、阿里与蚂蚁金服转而扶持哈罗单车等种种困境,ofo通过商业变现以抵御竞争对手分食其市场份额,其前途走向备受关注。

  张毅向时代财经指出:“人们目前对共享单车的模式是认可的,不管融资、被收购抑或是其他的造血方式,但下半场的胜负是取决于谁熬得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