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猎聘香港上市现场,与猎聘创始人兼CEO戴科彬一起敲钟的,除了35名猎聘员工之外,还有分别来自上海与重庆两家猎头公司的负责人。
2014年,上述这两家猎头公司濒临倒闭,2018年,他们年收入过千万,从几个人的猎头团队变为几百人的猎头平台。
与猎头公司相比,变化更大的是猎聘。这家2011年上线的互联网招聘平台,2016年成为国内招聘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金;两年后,猎聘成为第一家登陆港股的招聘平台。
猎聘此次将在全球公开发行8800万股,发行价定为33港元/每股。上市完成后,猎聘将成为港股科技人力资源第一股。
作为招聘领域的后入局者,猎聘与成立20年的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招聘平台相比,也并不逊色。
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戴科彬认为,中高端人才市场有更大的盈利空间,这个市场,也需要更多互联网玩法的改变。
成立7年即上市,志在改变中高端招聘市场
大多数人对于猎聘的印象,来自于胡歌的代言。2016年,胡歌举着一部有猎聘APP的手机,宣传“在猎聘掌握高薪机会”概念的广告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地铁、公交站内随处可见。
与传统网络招聘平台不同,猎聘一开始就引入了猎头的角色,并“为十万年薪以上的中高端人群”服务。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中国城市地区中高端人才总数由5160万增长至7660万,预计与2022年达1.2亿人。年复增长率为10.2%。
戴科彬告诉记者,仅2017年,中高端人才就有967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个市场巨大无比。”
猎聘的做法,是类似于淘宝一样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连接招聘相关方,即企业、猎头和求职者。这种做法,把之前线下分散的猎头公司和猎头个人从业者聚集到平台上,从而为中高端人才和企业提供服务。长期以来,猎聘利用手机应用程序、网站及品牌微信公众号,提供基于SaaS的人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开发产品及工具迎合用户需求。
目前,猎聘推出了“面试快”、“入职快”等一系列“快系”猎头式招聘产品。
猎聘绝大部分收益来自向企业用户提供人才服务,此外也通过向个人用户提供专业职业服务获取收益。
2017年,在猎聘减少广告投放的前提下,猎聘收入和用户规模都较之前增长。招股书显示,猎聘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收入分别为3.456亿元、5.871亿元和8.2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07亿元、-1.397亿元和755万元。用户方面,注册个人用户从2015年2500万名增至2017年的3890万名,复合年增长率24.8%;验证企业用户从2015年的7.5万名增加至2017年24.86万名,复合年增长率为82%;验证猎头从2015年的6.2万名增加至2017年的10.184万名,复合年增长率为27.8%。
戴科彬认为,这说明“猎聘的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它可以通过效率优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招聘交易闭环。”
赢利大头在企业用户,未来做人才服务
目前,猎聘绝大部分收入来24.86万名的企业用户。招股书显示,猎聘2017年总收入为8.25亿元,其中来自企业的收入为7.96亿元,来自个人用户的收入2724万元。2015至2017年,企业用户带来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7.3%,98.6%,96.5%。
猎聘获取企业用户收入的主要形式为:收取不同固定费用的定制订购套餐,如简历下载;以交易为基础,根据具体职位所提供年薪和招聘阶段收取固定费用的人才获取服务。每个套餐通常费用在1年1万元至4万元之间。
此外猎聘还通过个人用户服务收取费用,主要包括高级会员服务或简历咨询服务等。
此次上市后,猎聘所募集资金将于未来两至三年内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将进一步提升猎聘的研发能力及产品组合;其次,将用于择机收购或投资与猎聘业务互补并支持猎聘增长策略的资产与业务,改进及实施猎聘销售及营销计划,以扩大用户及客户群,增加参与度;第三,在猎聘的招聘生态体系中,围绕服务人才进行职业培训的布局和提高组织效能。
戴科彬告诉经济观察报,会重点做一些针对人才教育服务的投资并购。
这意味着,猎聘未来不只做招聘这项业务,而是把视野投放到整个人才职业全周期成长服务市场。“我们现在有人才的获取,但还有人才的培养,人才组织的提升,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他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人才升级的时代,各种人才对职业成长的渴望与诉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来得更加强烈。因此猎聘在这个时代里面做人才的成长、人才的培训、人才的在线辅导,是水到渠成的。“顺应这个时代趋势而行,这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