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低调布局,从千团大战中涅槃而出的国内生活服务超级平台美团点评(下称“美团”)即将迎来又一次发展关键时刻——IPO。
6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获悉,美团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港股将迎来近十年来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为美团IPO的联席保荐人。
作为全球生活服务电商领域的领跑者,美团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业务的模式效应,充分突显了其链接商户和用户的价值,预计随着IPO的即将到来,资本市场上新涌入的资金也为美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弹药。
头部年交易远超同行
作为国内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借助其超高的粘性优势,正在一步步进行有效的外延推展。
招股书显示,美团是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用科技连接消费者和商家,以“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为使命,从“吃”开始扩展至多种生活服务品类,形成三大业务板块——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以及新业务。
美团通过聚焦大众、刚需、高频的生活服务品类,创建了真正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业务模式,服务对象由需求端扩展至供应端,提升了整体服务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2017年平台完成的交易笔数超过58亿,交易额达3570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的交易用户数达到3.1亿。自2015年至2016年,美团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从10.4笔提升至12.9笔,2017年这一数值高达18.8笔,交易笔数三年增长超80%。其中,按交易次数排名前10%的头部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达到了98笔。
与此同时,美团积极助力商户运营,采取措施提升运营效率,提供包括精准在线营销工具、高效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基于云的ERP系统、聚合支付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商家解决方案,培养了商家的长期忠诚度。
据招股书披露,美团平台的在线合作商户从2015年的约300万增长至2017年的约550万,其中2017年活跃商家达440万。
而在用户的粘性方面,美团更是可圈可点。虽然行业的并购和美团的业务外延在持续拓展,但这似乎并没有让美团削弱其粘性,相反其用户粘性却在稳健提升。
据近期Trustdata发布《2017年度Q3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商家版日活用户达91.5万,超出竞争对手近一倍。
记者对比Trustdata《2017年上半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美团外卖商家版第三季度DAU上涨近30万,而截至今年六月底,美团外卖商家版DAU已超其他竞争对手之和。
数据显示,美团外卖覆盖商家数量超八成,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商家重合度仅为28.7%,独立使用美团外卖商家版的商家占比达到55%。很显然,美团外卖商家规模方面已形成大优势领先地位。
日订单数全球第一
在美团外卖对商家持续高速覆盖下,其外卖市场的交易订单量的持续高速攀升也成为美团这个生活服务超级平台新亮点。
据艾瑞报告,2017年美团是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餐饮外卖年交易金额高达1710亿元。美团餐饮外卖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1.7%增至2017年的56%,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又增至59.1%。
招股书也显示,2018年美团单日外卖交易笔数超过2100万笔,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日均活跃配送骑手数量达53.1万人。
与此同时,外卖业务的高速成长得益于美团技术驱动的公司定位,美团不断致力于通过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助力服务行业,持续降低单均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
美团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骑手的实时定位以及消费者和商家的位置,持续优化路径规划,在每日高峰时段,每小时路径计算可达29亿次;此外,美团开发了基于AI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
2017年,美团通过自有配送网络完成了约29亿单配送,平均每单配送时间约为30分钟。美团连续三年的高研发投入成为技术持续改进的基础。
据招股书披露,美团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超10%,且研发费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至2017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04亿元、23.66亿元和36.46亿元。
近年来中国食品零售和服务行业快速发展,2017年行业规模约为8.7万亿元,线上渗透率为13.4%;据艾瑞报告,到2023年,规模将达到约14.1万亿元,线上渗透率达29.5%。餐饮外卖属于食品服务业电子商务,预计未来餐饮外卖行业将大幅增长,美团餐饮外卖也将继续受益于行业红利。
除了餐饮外卖,美团提供的包括到店餐饮、酒旅预订、美业、婚庆在内的各种日常生活服务也都向好发展。2017年,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的年度交易金额达1580亿元;据艾瑞报告,2017美团平台预订的国内酒店间夜量共计约2.05亿,较2016年增长56%。
三年收入增七倍
在头部交易粘性和日订单量全球第一的持续驱动下,美团财报以及财务经营数据持续蓄力,三年收入增七倍成为业界增长的典型案例。
随着餐饮外卖、到店餐饮、酒旅等业务的发展,通过佣金、在线营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和销售收入,美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营业收入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161.2%,三年收入增长超过七倍。
和此前港股上市的小米、美图等公司一样,美团也存在由于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而带来的“非经营性亏损”。
因此在排除以上相关的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亏损净额”更具有价值。据招股书显示,美团经调整亏损净额持续收窄,从2015年的-59亿元收窄至2016年的-54亿元,2017年进一步收窄至-28.5亿元,三年内亏损减半。
与此同时,美团一直拥有稳健的现金储备。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52亿元,为美团各项业务及新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美团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能否再度让这个国内生活服务超级平台再度迎来飞跃式的发展?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