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金融科技集团Welab(我来贷)在深圳宣布获得15亿元B+轮融资,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资金、世界银行集团成员IFC、瑞士信贷银行和建银国际。据Welab创始人兼CEO龙沛智介绍,本次融资金额将重点用于加大移动信贷技术的投入、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
据了解,Welab(我来贷)于2013年创立于香港,建立线上贷款平台WeLand,2014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成立我来贷,截止2017年10月底其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500万,在线申请金额突破1800亿元,与4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我来贷主打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以秒级的非结构化大数据整合分析能力对客户的风险进行定级,进而输出信贷决策。
近年来现金贷市场乱象丛生,暴力催收和信息泄露等问题频发。龙沛智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当前监管边缘的领域,有三件事坚决不会做,“我们在行业的定位很清楚,第一不做P2P;第二不做校园贷,我们把目标客群主要放在蓝领、白领、个体工商户身上;第三个我们不做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
而IFC金融机构部相关负责人徐伟川表示,“在监管还不能对新的商业模式进行适度指导的时候,我们对股权投资一直是比较谨慎的”。他提出IFC最终选择我来贷的三点原因:第一,科技能力以及将大数据应用于信贷决策的能力。“我们专门聘请了一个海外的数字科学家,对公司的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这个结果令我们满意的。”第二点,管理团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了解风险和底线。“合规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三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一定是合作的关系,通过能力输出技术,大家都受益。”
WeLab(我来贷)中国区总裁潘叡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我们不会在监管所不允许的领域做不恰当的尝试。”“我们主要把自己定义为一个金融科技公司,做风控能力和大数据能力的输出,我们与金融机构建立的关系才是更长久的。”
面对政策监管风声渐紧的现金贷业务,我来贷计划对业务重心进行调整。我来贷的B2B和B2C两项业务占比约3:7,预计到明年,二者各占五成。C端业务在内地通过我来贷品牌,在香港通过WeLend品牌来实现。而B端将是我来贷未来的业绩重心,其目标是将金融科技输出给一般金融机构。
B端科技输出上,我来贷已与40家服务机构签了战略性合作协议。龙沛智透露:“AI投入也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其一,用机器学习来降低风控坏账,做到欺诈损失接近于零。其二,在好的客户里面挑选到最符合我们需要的客户,从而降低逾期。我来贷今年还推出了WeBot人工智能机器人,“我们客服70%已经不用再靠人手,就是客户不需要再填申请表了,直接通过手机微信就可以完成贷款。”
据悉,此次融资包括股权及债务融资共15亿元人民币,我来贷暂时并未透露两者占比。龙沛智表示我来贷同时获得股权和债务融资是股东方对公司成熟的认可。事实上,在前的A轮B轮融资中,我来贷已经融资共11.3亿元,投资方包括马来西亚国家主权基金——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欧洲大型银行ING、长江和黄实业旗下TOM集团、硅谷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