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李国夫任职信泰人寿总经理,这或将为连年亏损的信泰人寿带来一些变化。
经济导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2010年以来,除2015年之外,信泰人寿处于连年亏损状态。2009年至2017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1.61亿元、-1.98亿、-2.17亿元、-4.84亿元、-2.05亿元、1.86亿元、-4.89亿元和-7.59亿。累计计算,信泰人寿开业9年,已经亏损25.4亿。
值得注意的是,信泰人寿2015年转亏为盈实现1.86亿元净利润后,2016年再次出现亏损,净亏4.89亿元。2017年,亏损扩大,净利润再度同比下降55%,亏损升至7.59亿元,在29家亏损的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融人寿和昆仑健康。
业内对信泰人寿亏损扩大的原因分析比较统一。信泰人寿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较高,支付手续费也不菲,因此通过承保收入的增长根本无法弥补其营业支出。尤其是2017年,信泰人寿仅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一项支出就高达96.42亿,占营业支出的66.99%;再加上11.83亿手续费及13.10亿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仅这三项支出,就占到信泰人寿2017年营业支出的84.31%。
不过,2017年信泰人寿营业收入也大幅增长。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35.15亿元,较上一年上涨193.04%,接近增长两倍。此外,实现保险业务收入更是较上年上涨了318.65%,为118.10亿元。
对此,信泰人寿曾对媒体表示,这与其业务重启有关。2016年10月,原保监会对其“暂停新业务、新的不动产投资以及新设分支机构”的限制解除。业务重启之后,信泰人寿保费收入迎来较大增长,在保费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基于保险业务的负债特性,与运营成本的投入,或导致其净利润下滑。
此外,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信泰人寿2017年底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135.19%,较2016年末均下降57.49个百分点,面临着较大的“偿二代”压力。
事实上,在2014年收到原保监会叫停其新业务的监管函前,信泰人寿已多次增资。在2009年,信泰人寿迎来第一次增资,到2011年信泰人寿再度增资3亿元、注册资本上升至14.68亿元时,仅一年多的时间,信泰人寿就实现了六度增资。2014年到2016年,信泰人寿又通过四度增资,将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0亿元。近十度增资后,如今信泰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又跌至1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