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涨跌幅限制,九鼎集团的股价行情可能会更有趣。股价大落之后虽有大起,却远远不及暴跌前的价位,这也很正常。与三年之前相比,新三板指数已经腰斩,资本市场的佼佼者都在这种不利环境下走出弱势行情,九鼎集团必然也会被补跌,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
虽然停牌之间股价无法变化,但九鼎集团是实实在在走着属于他自己的路。3月23日,九鼎集团发布了致股东信,或许是意识到即将出现的危机,公开信第二段就汇报了过去3年的财务指标增长情况,即从2014年到2017年,公司可比的每股净资产从0.84元增长到1.76元,累计增长110%,年复合增长率为28%。只不过如此高的复合增长率在九鼎集团的附表中,似乎没有实际意义,九鼎集团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于2015年,每股净资产增长达到95.7%,而当年正是资本市场获利颇丰的一年。2016年,九鼎集团每股净资产走了下坡路;2017年,九鼎集团每股净资产的增长不到12%。
每股净资产增长率的变动,也说明了九鼎集团的盈利的不稳定性。由于九鼎集团的主要业务是投资权益类资产,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或许是一个好的业务,而在国内底子不稳的资本市场中,这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产业。在2015年停牌之后,九鼎集团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收购中江集团并将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注入A股上市公司、收购了香港排名前五的人寿保险公司香港富通保险、定向发行股票募集100亿元资金等,几乎什么都做的这些动作,使得这家曾经以PE为主业的公司成为了一家综合性投资公司。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九鼎集团这种快速的业务发展可以用激进来形容,虽然这条路看起来很像伯克希尔哈撒韦,但种种迹象表明九鼎集团未来的发展没有那么容易。股神巴菲特追求的不是激进而是稳健,对企业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是成熟期、财务稳健的企业,通过参与长期投资获得各种价值,虽然其做法被许多当今自称“骄子”的人们认为是保守,但始终没有哪个股神能够真正超越他。
九鼎集团也在参与投资,但他们看中的并不是稳健,而是机会。就如当前资本常提到的短平快一样,九鼎集团似乎只要是找到能赚不菲收益的项目就会参与投资,而且还是用杠杆来以小博大,然后通过资本市场的各种“玩法”获得收益。这种收益来源更多的是净资产的转移,对九鼎集团而言已经无所谓风险,因为风险可以转嫁,他们关注的是如何找到接盘侠,而非有助于实体经济的运作。也许九鼎集团未来还能够在表面上继续风光,但风险早已埋下,未来是否修补还是一大难题。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不乏一些曾经辉煌、被誉为奇迹之后跌落神坛的企业,九鼎集团未来到底会走向何处,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诸如九鼎集团这类公司未来的发展不容易一帆风顺,这是笔者基于宏观政策之下的判断。金融企业的作用不是在市场中投机倒把转嫁风险,而是要起到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扶持实体产业的作用。就如同复制巴菲特的投资,可以看到他曾经长期持有的企业,虽然后期的地位并不是那么出众,但不少都成为知名企业,中国的比亚迪就是如此,这就是金融在实体产业中起到的作用。至于九鼎投资,虽然他们看起来很有想法,但从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真正扶持一家实体产业做大、做强的举动。
无论是党的十九大,还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以及近年来的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质量”虽然不是高频词,但占有很重的分量。在追求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政府必然会逐步严格要求金融企业的种种做法,要求金融企业严格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打击通过政策性获利的行为。否则一旦有企业通过“简单”的资本运作就获得超额收益,令金融市场上其他企业跟风操作从而产生大量泡沫,最终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笔者相信,政府会将各种风险的迹象,从源头上逐一消灭,过分玩弄资本的企业,也许就会像徐翔那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九鼎集团实际上只是中国资本市场企业中的一个缩影,其企业个性的宣扬吸引了太多视线的关注,因此才会有大量的质疑。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企业正在效仿九鼎集团的模式,但我们需要知道,九鼎集团以及相似企业当前的做法在未来的空间会越来越窄,如果其不能将重心真正放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扶持实体产业之上,也许市场不会限制他们,但政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