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06808)这位“俏姑娘”终于出嫁了,但是“嫁”的不是“准新郎”苏宁,却是为高鑫奉上224亿港元“彩礼”的阿里巴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因缘巧合呢?高鑫和阿里这段婚姻在未来是否具备想象力呢?首先从高鑫零售和那些“追求者”的“绯闻”说起。
堪比肥皂剧的剧情
事实上,高鑫零售要“嫁女儿”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早今年2月16日,大润发母公司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在回应台湾媒体时称,高鑫旗下的中国大润发“姑娘”要出嫁,追求者有三家,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苏宁。可是谁成想,公司总裁的话也不能作数,因为随后尹先生就被自家公告“打脸”。
2月18日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苏宁等若干第三方就潜在合作所进行之讨论仍属非常早期阶段,现阶段没有就任何有关合作架构或条款展开实质性讨论,且第三方不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但不排除与任何大型线上平台展开合作的可能性。
高鑫首席执行官Bruno在2月业绩会上透露,高鑫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是双方价值是否互补,理念是否可以融合,高鑫与苏宁之间理念是融合的。
但是此后,高鑫方面没有再公布于苏宁洽谈的进度情况。苏宁也只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谈到“公司(苏宁云商)围绕互联网零售进行产业布局,同时愿意以开放的心态与有关领域企业开展合作”,便没有了下文。
在看来,高鑫之所以没有“嫁给”苏宁,或许不是因为两家公司不愿意合作,而是因为苏宁还不够“壕”。根据苏宁云商(002024.SZ)2017年三季报,苏宁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9.4亿元人民币,如果要支付超过200亿港元来收购高鑫股权,恐怕会背负沉重的债务压力。
资料来源:苏宁云商2017年三季报
反观阿里,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487.46亿元人民币。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阿里的“壕”,或许是投资者能够看到高鑫发布如下公告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料来源:巨潮资讯
不过话又说回来,高鑫零售作为港股市场上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坐拥近800亿市值,为何一定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呢?
业绩不振,俏姑娘待字闺中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高鑫此番“下嫁”阿里,主要原因之一是高鑫业绩在近年来表现低迷。
据了解,高鑫零售旗下有两大卖场品牌——大润发和欧尚。1998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大润发营业额逐年增加。2009年之后,大润发的销售额超越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同行,坐上内地市场连锁商超第一的宝座。但近年来,高鑫的业绩却呈现滞涨的局面。
高鑫零售年报显示,2016年,高鑫零售营业额突破千亿,同比增长4.18%,增长主要来自2016年新增的38家卖场。其同店销售额处于下跌状态,2016年公司同店销售下跌0.34%,2015年则下跌3.6%。
尽管营业额突破千亿,但2016年高鑫零售仅实现净利润25.71亿元,主要是由于成本及费用增长较快,其销售成本、营运成本和行政费用总额为973.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6.1%和9.2%。
存货方面,2016年年末高鑫零售的存货金额为154.09亿元,同比增长21.85%,存货周转天数为66天,为近年之最。
高鑫零售2017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16.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净利润10.4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进一步放缓。
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达540.8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2.1%;毛利125.82亿元,同比增加4.3%;同店销售金额同比下滑0.9%;权益股东应占净利达17.57亿元,同比增加22.7%。
净利润虽然大增但主要是高鑫零售将购物卡中,多年未被使用的合计4.6亿余额计为收入所致。与此同时,高鑫的电商平台——飞牛网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由此看来,把高鑫“嫁出去”,或许是高鑫零售母公司润泰集团最好的选择。那么,阿里看中高鑫的又是什么呢?
高鑫丰厚的“嫁妆”
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团在全国共有446家综合性大卖场,总建筑面积约1210.5万平方米,其中约69%为租赁门店,30.8%为自有物业门店及0.2%为承包店铺。门店中约8%位于一线城市,17%位于二线城市,45%位于三线城市,30%位于四线及以下城市。
另外,高鑫通过签订租约或收购地块的方式,物色并取得了78个地点开设综合性大卖场,其中71家在建。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上半年,高鑫开始试点无人便利商店概念。截至2017年6月30日,现有模型的系统及基础建设仍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集团实现生鲜产品一小时配送到府,大润发优鲜使产品升级,线上线下一体化飞牛的一小时配送服务“急速达”2017年6月中正式推出,涵盖将近400家实体店,配送范围为参与服务门店周边3公里内。急速达提供4000个商品品项,包括3000个标准品项及1000个生鲜产品,可满足80%至90%的家庭日常需求。
而且,集团透过飞牛发展O2O及业务对业务(B2B)作为电子商务计划。服务业务范围能从半径3公里扩展至5公里或甚至到10公里。
截至2017年6月30日,飞牛的商品交易总额达18亿元,为2016年同期的2倍且持续减少亏损。飞牛现拥有超过2800万名注册会员,其中2017年上半年的活跃会员人数超过350万。
与此同时,首间“大润发优鲜”已于2017年7月初于大润发杨浦店内开幕。“大润发优鲜”涵盖5000个品项,主要为生鲜食品,包括生鲜进口食品、日用百货及快速消费品等种类。此项目有两项助益,作为未来独立“大润发优鲜”门店的模型,使公司能够于不久的将来在市中心或购物中心开设3000至4000平方米的实体店;及有助于优化实体店的现有产品,并将线上线下一体化升级。
新零售望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看到高鑫的这种商业模式,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一个词语——新零售。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新零售是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很明显的,高鑫正在运行或正在探索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新零售的雏形。
阿里要做的很可能就是利用其电商大数据帮助高鑫零售感知消费者需求,整合商品和服务资源,优化商品结构。而在实际业务方面,双方联动将必不可缺。淘宝能帮助高鑫实现更好的供应链、物流和仓储管理,提高效率减少库存、降低成本,这也是新零售模式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
那么,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是不是高鑫零售需要的?可行性高不高呢?
上文高鑫零售业绩部分已经提到,高鑫在2016年营业额虽然突破千亿,但其销售成本、营运成本和行政费用总额也高达973.78亿元人民币(下同),由此可见,公司未来降低经营成本是势在必行的。
存货方面,2016年公司270.97亿的流动资产中,有154.09亿元的存货,同比增加21.85%,存货所占的比重为56.87%,存货周转天数为66天,高于2015年的57.9天和2014年的57天。如果,高鑫能够优化存货所占资产比重和存货周转率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那么,新零售模式下,高鑫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存货,减少存货成本呢?
我们不妨用阿里已经入股一年的三江购物(61116)来做一个参考。
三江购物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7年前九个月的营业总成本为27.56亿元,同比减少24%,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为9.09亿元,同比减少7.34%。
存货方面,截至9月30日公司存货总额为2.92亿元同比减少23.36%。可见,在新零售模式下,三江购物在管理水平上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投资者不“买账”,未来还是要看业绩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似乎没有看空高鑫零售股价的理由,那又如何解释高鑫股价在11月20日大幅高开低走?并且喜爱题材炒作的内资,也成为了净卖出的主力军?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资料来源:交易宝
第一,折价发行,根据高鑫的公告,阿里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36.16%的股份,每股要约收购价6.5港元,较高鑫停牌前的收盘价8.6港元,折让24.42%。
第二,新零售为企业带来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但要带来带来营收增长还任重道远。还是以三江购物为例,公司虽然在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但一年过去,公司的营业收入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改善,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4亿元,同比下滑9.61%。
同样是阿里入股的联华超市(00980),在2017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08.54亿元,同比减少6.32%;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约1.95亿元,同比增加3.7%。
第三,三江购物股价在阿里入股后暴涨三倍有余,但其后落下“一地鸡毛”。
而联华超市股价,也只是在阿里入股消息公布后一个交易日出现大涨,之后便再无表现。
所以此次阿里入股高鑫,投资者选择给个“大枣”就跑路,似乎也在清理之中。高鑫和阿里这段“姻缘”究竟能够擦出什么样的火化,最终还是要业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