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晚上下班都比较晚,地铁口排着好大一排单车,其状甚黄,找红色的和蓝色的,基本没有。
蓝色的车没有,是因为小蓝遇到财务危机,据说欠供应商两个亿,押金也退不了,员工已失业,工资还没结清,创始人也不在中国了。蓝色的车就像无根之萍,不知怎么着就从街面上慢慢不见了,这算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出清,又一家公司出局了。
红色的找不到,是因为人们出来找不到蓝的,就找红的骑,把红的都骑走了。有时候走上几遍,也能发现一台红的,往往需要和人抢。
满地铁口的黄色车,能排上四五十米,非常新,非常整齐划一。人们总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选黄色的。
当然这种情况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摩拜老做活动,交上几块钱就可以骑行几个月,有时候还能抽个奖,转发一下还有点奖励。摩拜还有一种便利好处,是因为在微信有入口,微信成为使用习惯,打开摩拜更为便利。
但在我看来,小黄车不被消费者青睐的原因很明显,那就是密码锁不智能,骑行舒适感不足,样子也不大好看。
这其中,密码锁不智能最为关键。
还记得腾讯马化腾和小黄车投资人互怼时的评价吗,他说小黄车是哑终端,打开率不高。小黄车上也有二维码,也需要手机扫,但别的共享单车扫了之后,能听到咔一声脆响,小黄车需要你低下头,一个个输入密码,拧开锁。
整个过程一点都不潇洒,和你一起的朋友都骑在车上了,你还可能弓着腰在那里输密码。
在共享单车时代,这绝对是个另类。别人是向科技找灵感,密码锁是在向传统找智慧,二维码加密码锁,真是土洋结合,充满城乡结合部的风情。别人都在对外吹嘘车身技术含量,吹嘘吸收了汽车的技术含量,哪些功能优化过,小黄车只能沉默着。
包括车身在内,小黄车都是和传统自行车最像的一个,他几乎就是一个和手机建立弱联系的传统自行车。
这恰恰是小黄车经营者和投资者引以为傲的地方,他们的策略是低成本打天下,一个智能锁能买辆自行车,何必要装,传统自行车可以拿来就用,又何必研发。既然占到地盘就不缺少使用者,既然先下手就能先占据手机屏幕,那就低成本覆盖,把钱用在刀刃上,让小黄车像撒豆成兵一样布满大街小巷。小黄车成本只有几百元,而那些有智能终端的要一两千元。同样的投入,智能锁的共享单车布置一台,小黄车可以布置好多台。
一开始,这种策略是奏效的,毕竟人们刚接触共享单车,功能稍微改善能带来心理满足。但时间稍长,当有一大堆产品供应,人们就会比较和细分,人们总愿意用更好的东西,愿意消费更好的形象。愿意住更好的房子,愿意开更好的车,愿意穿更名牌的衣服。不过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这样消费的,毕竟名牌很贵。
但是共享单车不同,共享单车价格不贵,用最好的,和使用一般的,价格差不了多少,为什么不用最好的?或者说是品牌形象最好的?
小黄车低成本,到处覆盖造成的后果是,这个品牌和低收入群体、低消费联系在一起。小区保安特别喜欢小黄车,他们在小区内骑来骑去巡逻,小学生们特别喜欢小黄车,他们喜欢比赛破解密码锁技能。
小黄车讲究的是现金流可持续,媒体报道,小黄车的投资人发现,小黄车因为成本低,通过占据关键位置提高使用率,几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后来小黄车更换车锁,依然是密码锁,不过更好看一点而已,这就是小黄车坚持下来的低成本竞争策略。
但从我晚班在地铁口看到的,这种策略的恶果已经出现,小黄车被消费者放在次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