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充电  东莞  app开发 

通威股份:掌握光伏核心技术 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日期:2018-06-04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50    
核心提示:  通威股份登陆A股市场之初,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立志做安全食品供应商。   而立之年后,通威股份又进军光伏新能源行业,现已成为多晶硅及电池片龙头企业

  通威股份登陆A股市场之初,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立志做安全食品供应商。

  而立之年后,通威股份又进军光伏新能源行业,现已成为多晶硅及电池片龙头企业,致力于对外输出绿色清洁能源。

  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通威股份,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成孝海面对面对话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

  学以致用解决缺鱼难题

  成孝海:自2004年上市以来,通威股份营业收入从26亿元增长到260亿元,增长了10倍;净利润、净资产、总资产,增长了20倍以上。但在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时点,通威做得比较好,抓住了机会,最终成长壮大起来?

  刘汉元: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刚好进入学校学习,198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眉山水电局。四川虽为鱼米之乡、天府之国,但由于经济较长时间处于短缺经济时期,因此四川当时仍然和全国一样,吃鱼很困难,每年每人平均只有半斤鱼都不到。

  在此背景下,每当下班后总是思考:怎样才能让所学技术投入到实际研究和生活应用当中?1983年,我们开始做渠道网箱式流水养鱼创新试验,期间经历了小试、中试。1984年,网箱养鱼第一年的收获就打破了四川水产养殖最高单产纪录;1985年中试,再一次刷新纪录,单产量提高一倍多。

  当时,刚好遇到 “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国家科委、农业部把网箱养鱼等技术成果在全国推广。1986年及198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人涌入网箱养鱼试验示范点,并参观、学习、交流。

  当时的宏观背景是鼓励大家下海创业,随着这些技术大量地推广和应用,我们逐渐把这种研究和试验转移到商业化推广和应用,后来进而开办了一个小型饲料工厂。

  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办了这样一个企业。经过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又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集团。与此同时,中国鱼、虾、蟹等水产品的总量,也从1978年前后的400万吨左右,一路增加到6000万吨,水产品产量增加了15倍,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全国人民整个菜篮子量的问题完全解决。

  兼并收购发力光伏产业

  成孝海:通威旗下光伏产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刘汉元:2004年,在通威股份上市以后,通威集团需要避免与股份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事实上,通威是被动在了解一些潜在机会,而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引起了我们的深度思考。

  2006年,我开始对各种清洁能源进行比较研究,并思考中国能源战略选择。通过研究对比,我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确实有可能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角,替代或部分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能更加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后,就有了2007年通威投资1000吨的多晶硅项目,一年建设时间不到便取得了初步成就,并成为了国内排名前列的多晶硅企业之一。

  不过,当时多晶硅生产成本很高、消耗很多,生产成本在好几十万一吨。当然价格卖得也很高,曾经最好的时候卖到330万/吨,这就促使企业进行技改、提高工艺水平,降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

  可喜的是,通威成为保留下来的具有竞争能力的多晶硅企业,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有足够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成本领先优势。

  成孝海:2013年,在收购当时的合肥赛维后,通威对这个企业都做了哪些事情,在技术方面、资金方面做了哪些投入?

  刘汉元:合肥赛维是LDK投资的较大规模工厂,全厂大概是2000兆瓦的生产能力,整个占地超过1000亩,整个投资规模当时超过40亿元。在投入以后,由于行情的变化和经营管理方面诸多原因,合肥赛维在2011年、2012年全部停产。

  2013年,通威收购了这座合肥赛维电池片工厂,接手时只有约70个留守人员。通威派遣人员入驻后,各项管理、培训、机制落实到位,仅用了两个月便恢复生产。

  2014年上半年,合肥赛维恢复了一半产能,下半年全部产能开起。在行业中,设备产能利用率普遍在60%~70%,而通威把它提高到110%~120%,并保持稳定安全生产,降低了设备固定费用,使得产出成本更低、品质更加稳定。

  通过一系列努力,合肥赛维从原来每年亏损约10亿元,到2014年实现盈利超过1亿元,2015年盈利超过5亿元,逐渐一路走上健康发展的状态,通威也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片工厂。

  永祥进与出保护投资者

  成孝海:作为多晶硅生产主体,永祥股份曾经进入过通威股份上市公司,但后来又被剥离出去,直到2016年又重新注入上市公司。在这期间,永祥股份的价格变化较大,您是怎么解释这件事情的?

  刘汉元:其实,这刚好说明通威集团对投资者是负责任的,2007年集团把永祥股份放入上市公司,那时候多晶硅产能和整个行业正处热点高峰,投资者在其中有很多回报。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兴产业出现了低谷,加之整个经济低迷,使整个太阳能、多晶硅行业发展受到一些挫折。2010年开始,光伏新能源全行业出现亏损,尚德、LDK等龙头相继破产。基于上述现实情况,多晶硅业务再放到通威股份里,事实上会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使投资者获得负回报。

  在此背景下,通威股份把永祥果断地剥离出上市公司,这保护了上市公司原有的主营业务,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这也是我们当时的初衷。

  光伏产业是没错的。它经过培育,度过了行业里的寒冬,永祥又比原来变得更强,其多晶硅产能从1000吨到后来的15000吨,产能扩大15倍,盈利能力扩大了几倍,从原来的亏损变成了盈利。

  同时,光伏也是朝阳性产业,我们这个时候再把永祥股份放到上市公司,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再次注入上市公司,永祥股份的价格虽然比2008年退出时更高,那是因为集团和PE增加了投资,永祥整个产能扩大那么多倍,进和出都是按照公允价格去交易的,经专业机构评估确认以后的价格。

  因此,我们认为,投资者在研究的时候应该理解,通威股份此举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一个经典案例,正面的典型。

  全盘掌握光伏核心技术

  成孝海:目前,通威股份在光伏行业里面,已经走在前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成本方面都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

  刘汉元:光伏行业原来的技术基本上是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掌握,他们曾垄断了全球多晶硅80%以上的份额。此外,仅中国台湾地区已在过去几年,实现了当时太阳能电池片行业占有率的30%~50%。

  经过十年发展,中国一大批企业进入光伏领域,在技术迭代过程中,中国企业更替速度、提升节奏大大超过外界预期。

  在此过程中,中国光伏企业对整个技术实现了全盘掌握,并且在原有技术上进行更新和突破。到目前为止,德国瓦克公司还是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但在技术先进性、材料消耗和综合成本等方面,中国一些优势企业已明显走在前面。

  以永祥股份为例,我们的生产成本大概只有德国瓦克公司的60%。因此,他们不会再有光伏投资的冲动和热情。以它现在的成本,瓦克公司过去五年只在美国新建了一个工厂,新工厂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但仍然没有办法与中国企业的竞争。

  2016年,中国生产的多晶硅第一次突破自身需求量的50%,2017年达到55%,今、明两年可能会超过60%或65%。到目前为止,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多晶硅企业,在未来三到五年没有任何一家有扩展产能的计划。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五年左右时间,中国所需的80%多晶硅将由国内企业生产配套,实现进口产品的大部分替代。

  由此,这个机会基本上就全部留给中国有竞争能力和未来投资能力的企业,这也是通威太阳能为何能以每年50%、100%速度快速成长。

  根据我们目前的判断,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大陆将形成三五家有持续参与和竞争能力的光伏企业。目前,国外看不到新增的光伏骨干企业,因此这三五家中国骨干企业未来形成的产能,将在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占全球总量的50%到65%。实际上,这比50家光伏企业无序竞争好多了,这也是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标志。

  多晶硅电池片产能翻倍

  成孝海:通威股份现在已是农业+新能源的双主业格局,目前这两个板块的结构、比重,在股份公司里面是什么样的情况,今后双主业发展有无侧重?

  刘汉元:从销售收入来讲,农牧板块还是占大头;但就盈利能力来讲,2017年农牧板块大概占1/3,新能源板块约占2/3。

  农牧和新能源两个产业,为什么通威要把它们放在一个上市公司里面呢?我们认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具有重叠的空间。

  从现实来看,清洁能源发展过程当中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建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能源,但其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相对有限。因此,通威股份创造性地推出水下有效高密度、安全的水产养殖,同时水面又能充分把空间复合利用起来进行光伏发电,这就是通威独有的“渔光一体”模式。

  利用简单的空间,使得阳光资源复用,每年让每亩水域除水下养殖产出数吨水产品外,还能够输出5万度电-10万度电。用个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每亩水域每年大约输出10吨到20吨石油。

  通威股份希望,通过“渔光一体”建设,使设施设备智能化、复联化运用的养殖过程中,实现全程可追溯的自动记录、自动管理、自动控制和数据中心的共享。此举,既能同时支撑通威股份原有的水产饲料销售、服务业务,又能让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

  目前,全国有精养水面4500万亩,非精养水面8000万亩。如果,通威股份把精养水面全部做成“渔光一体”光伏发电站,可以建成与全国目前17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相当的清洁发电系统。

  对通威股份而言,这不仅仅是双主业,而是相关、协同、互利发展。目前来讲,通威股份会在很长时间对农牧和新能源同时发展,而当前主要重心之一是继续把通威已经有优势的制造环节适当做强、做大。2019年,两大主要营收可能持平,2020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可能超过农牧业。

  因此,近两年通威股份投资两大多晶硅项目建设,规模是2.5万吨+2.5万吨,还有两个2.5万吨是2期工程。其中,第一期5万吨多晶硅工程将在今年9月到12月投产,届时通威股份多晶硅产能将从2万吨提升到7万吨以上,进入全球前三甲行列。

  在电池片环节,2017年底和2018年初,通威股份又紧锣密鼓地开展合肥和成都新一期工程建设,两边将分别建设3.2GW的产能,将现有已投运产能和产量提升1倍以上,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电池片最大供应商的地位。

  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成孝海:您对光伏行业前景怎么看?在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以后,官方补贴是否就可以取消,这个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刘汉元:接下来,通威“鱼光一体”模式可能更加成熟,随着国家补贴逐渐淡出,我们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鱼光一体”和主要的分布式发电都能够实现平价上网。

  据我们掌握的资料,预期在2020年底,能够实现发电平价上网。这就意味着,包括通威“鱼光一体”在内,发电成本将小于或等于煤炭的发电成本。目前,我国煤炭发电的比例占整个电力供应的60%以上,如果清洁能源发电成本能够等于或低于煤炭发电的成本,那就是清洁能源真正良性大规模应用的开始。

  今年3到5月,通威在国内东部到北部地区,领跑者计划里面招标的中标电价最低到0.31元/度,而这个价格与所在地区煤炭的脱硫电价大致相当。回头看过去十年,相比2007年、2008年期间,现在光伏发电的系统成本已降低了90%,并且每年大约还在下降10%。未来三年,系统成本有望降到4000元/千瓦以下,通威内部要求做到3000元/千瓦,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到那个时候,东部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大部分都在每度0.3元~0.4元,西部光照好的地方发电成本会降至0.2元~0.3元。

  近几年,光伏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小,但我们仍然认为这只是序幕。未来70%或更多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可能会由光伏发电来提供。今明两年,中国大陆地区光伏发电,估计可以超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50%到60%,有望在十年左右时间,使我国增量能源消费由清洁能源来供应。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