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讯,博士蛙国际(01698.HK)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17年8月3日向联交所提交复牌建议。并从2017年8月3日(提交复牌建议的日期)至2018年5月11日期间,公司已向联交所提交进一步资料以补充复牌建议。
此前,联交所上市部于2017年2月10日致函告知该公司,联交所决定按上市规则第17项应用指引将该公司列入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并要求该公司于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届满(即2017年8月4日)前至少十个营业日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
就复牌建议而言,该公司亦已就其业务发展、债务重组及安排订立若干协议。该公司将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有关复牌建议的进一步公告。
此外,公司提请投资者注意,提交上述复牌建议不一定表示公司股份将会恢复买卖。公司股东及所有潜在投资者应注意重组的安排须待该潜在投资者、临时清盘人与本公司作进一步协商。
该公司股份将继续停牌。
因涉嫌财务造假而进入除牌程序
博士蛙国际2010年9月在港交所公开IPO上市时,因头顶“中国儿童消费第一股”概念,曾获高达485倍的超额认购,成为当年的港市“冻资王”,并吸引贝莱德等知名大基金追捧。
博士蛙国际在上市次日一度最高涨至每股7.76港元之后,市值高达150亿港元。但很快便一路大跌,最低跌至1.18港元,最终在停牌前收在1.68港元,市值34.86亿港元。
2012年3月16日,由于博士蛙国际的审计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因“担心财务报表中充斥的种种问题”而辞任,该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被爆出来。自此,该公司一直处于停牌阶段。
公司财务资料显示,博士蛙国际在停牌前,其经营净现金流量、应收账款/收入比等诸多指标存在明显异常。有媒体表示,其中大量预付款及大额应收账款存在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的嫌疑,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投资者,最终造成股价被大幅炒高,从而为大股东套现提供机会。
2016年1月29日,联交所按《上市规则》应用指引,将博士蛙国际列入除牌程序的第一阶段,并于当年8月及2017年2月22日相继进入二、三阶段。
此外,博士蛙国际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为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倍;拥有人应占盈利1877.4万元,而上年同期亏损785.5万元;每股盈利0.009元,不派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