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上海  杭州  成都  期货  推广  充电  东莞  app开发 

首发募投“荒废”十年 三全食品新零售“大面积停摆”

   日期:2018-05-25     来源:旁推网    作者:旁推网    浏览:40    
核心提示:  三全食品(002216.SZ)作为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亦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规模最大的企业,其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速冻面点等主打产品常年稳居行业前列,身

  三全食品(002216.SZ)作为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亦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规模最大的企业,其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速冻面点等主打产品常年稳居行业前列,身负“开创者”、“领导者”的明星企业光环,如今却陷入如何打破自己“天花板”的困境。

  面对主业经营的低谷,三全食品对投资理财的“副业”却“乐此不疲”;2008年2月其登陆A股,首发募投项目建设10年之久却仍未“完工”身陷窘境;《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新零售”项目的突围遭遇“大面积停摆”。

  超级品牌的尴尬

  三全食品2017年财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约52.56亿元,同比增长9.93%,扣非净利润约4315.76万元,同比增长156.83%,速冻食品销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达98.98%,汤圆、水饺、面点及其他、粽子则分别占当年营收约29.38%、37.78%、27.56%、5.08%。

  相关数据显示,三全食品2008年到2013年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844.05万元、8986.75万、1.25亿元、1.32亿元、1.37亿元、1.09亿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66.54万元、-1603.00万元、1680.42万元、4315.76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发现,三全食品扣非净利润相比2013年前呈现出明显“断层”,而相比2013年36.03亿元的营业收入,三全食品2017年营收虽然已达到52.56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却从当年1.09亿元回落到至今不足5000万元。

  从扣非净利润稳定在1亿元以上,到步入“盈利低谷”期,甚至一度出现亏损,即便三全食品股利支付率虽基本维持在20%左右,但相比2013年之前已大幅萎缩“严重”缩水。

  速冻食品行业利润率普遍较低,而作为行业龙头的三全食品利润率反而更低,以三全食品2008年至2017年的销售净利率为例,分别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销售净利率从2010年6.39%高点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直至2015年的0.82%最低点后才开始缓慢回升。

  三全食品近两年经营业绩虽相比2015年有所改善,但相比此前差距依旧明显处于低谷期,面对主营业务陷入低谷,投资于理财产品的“副业”却“乐此不疲”。

  2018年4月18日,三全食品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5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在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一年内滚动使用。

  一个月后的5月18日,三全食品利用自有资金7000万元,购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利多多对公结构性存款固定持有期JG903期理财产品,本次出资购买该理财产品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3.50%。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短期内,上市公司选择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规定就无可厚非。若上市企业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种投资行为并不可取,可能会把主业给荒废了,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利用大笔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也变相体现出公司所属的整个行业或者其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首发募投项目“难产”

  2008年2月20日,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首发募集资金主要投资项目之一的“三全食品华东基地建设工程项目”(下称“华东基地”)开始推进。

  三全食品曾预计,华东基地项目2012年12月31日实现盈利,一期建设计划周期为两年,项目达产后,形成7万吨/年速冻食品的生产规模。若该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可以实现正常年销售收入约4.69亿元,实现年平均利润总额5021.41万元。

  令业界未曾预料到的是,该项目建设“开建后”竟达10年之久,截止到2017年底依然尚未完工,让投资者颇有些无奈。

  相关信息显示,华东基地在2007年6月14日取得相关《土地使用证》,由于该项目用地上因拆迁户等问题,造成实施计划一再拖延。

  在对华东基地项目实施地点变更后,新确定使用土地面积约204亩,分为三期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1938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2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100万元,计划总投资额不低于9亿元。

  之后的华东基地项目,从2011年到2015年底,4年时间完工85%,随后两年却以每年5%的工程进度缓慢推进,仅剩15%工程量,截止到2017年底仍未完成。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7年底,华东基地一期项目分别累计完工40%、60%、70%、85%、90%、95%。截止到2017年底,实际投入17736.47万元,占拟投入19380万元的91.52%。

  新零售“身陷窘境”

  主营业务处于“低谷”的三全食品,4年前启动了意图突破“天花板”的新零售利器“鲜食科技”O2O项目,希望能够为三全食品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市场也对于该公司“新零售”业务布局给予厚望。

  备受市场关注的三全鲜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食科技”),定位以“商圈+社区”场景服务城市白领用户的“鲜食科技”O2O项目,2015年在上海、北京等地写字楼铺设鲜食售货机,同步上线鲜食科技手机APP。

  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曾对外表示,公司鲜食业务主要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运行,2014年在上海开展鲜食业务试点并取得初步成功,北京市场2015年6月正式运行,启动规模是100台。

  5月16日,《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上海、北京两地的鲜食科技经营情况发现,目前在三全鲜食APP能公开搜索到的北京区域为数不多的售货机网点中,鲜食科技北京世桥国贸公寓处的售货机在经营时间却处于“无餐可供”的状态。

  记者查询鲜食科技APP发现,当时上海世贸商城、上海中瑞商务大厦、新上海城市广场等处售货机在营业时间均显示为“售货机暂时未配餐”的状态。

  对于上述现象,《华夏时报》记者向鲜食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咨询求证,被告知北京世桥国贸公寓处售货机的现象在北京并非个例,鲜食科技北京市场停摆已有近1年时间,至于未来何时重新开始尚不知晓,目前仅有上海市场还有零星售货机处于营业状态。

  “在使用鲜食科技APP时感觉APP订购页面较为单调,软件使用中常出现卡顿,用户体验较为一般。”一位专业人士在使用上述这款APP后表示。

  鲜食科技主推的另外一个销售渠道是微信小程序“FUNBOX趣盒”,但本报记者在FUNBOX趣盒中查询显示,目前上海市场中仅有银联国际、华住酒店、富国基金等10处左右售货机还能正常使用。

  对此,记者在同鲜食科技上海区域工作人员求证目前上海区域经营情况时,未能得到正面回复。

  从APP到小程序,鲜食科技在“新零售”项目显然还在坎坷“探索”。三全食品也表示,面对竞争激烈、日益成熟的餐饮市场,应对快速崛起的新零售概念下的生鲜便利连锁市场,鲜食科技作为其全资子公司,仍将继续研究升级自动售卖机,未来将逐步加大推广力度和范围。

  “新零售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仍尚待进一步观察,新零售快速发展同时,传统零售的红利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掘。”宋清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较而言,部分如无人办公室货架等新零售项目成本优势等其实并不明显。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鲜食科技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16万元、1033.5万元,而同期净利润则分别约为-846万元、-2200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在三全食品2017年报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一览中,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中已无法查找到已连续存在两年的鲜食科技相关经营信息。鲜食科技目前经营状态是战略收缩还是有其他难言之隐,令市场产生更多猜测。

  宋清辉分析认为:“虽然收银员工作能够被取代,但运营、补货、营销、清洁等仍需人工操作,仅是降低了部分人力成本而已,总体来看,无人办公室货架零售项目综合成本,如后台支持技术研发和部署成本、特别装修成本、RFID芯片硬件成本等甚至比实体店还要高,其前景难言乐观。”

  鲜食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对于三全食品来说或有些“鸡肋”,但是鲜食科技作为三全食品未来的“战略武器”再次“战略收缩”令业界不解。

  本报记者匿名向鲜食科技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得知,目前鲜食科技经营模式上主要通过“公司内部”申请介绍安装的方式实现,产品原则上只对所在单位内部员工开放。

  资深商业模式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零售最大的特征是对客户的普惠性,同时强化客户体验,通过特殊渠道则违背了上述两大原则,这样的新零售是走不远的。”

  对于三全食品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记者电话联系三全食品并将相关问题提纲发至该公司邮箱,截至发稿尚未收到三全食品的正式回复。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8009100号